[1] |
陈友华, 孙永健. 城市化悖论:结构城市化与规模城市化的逆行现象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3, 5(2): 34-43. |
[2] |
杨慧, 王艺霏.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现代征信体系行动难题的产生与消解[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3, 5(1): 47-58. |
[3] |
郭倩倩. 数字化交往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提升策略[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4): 80-87. |
[4] |
袁富华. 分享与人的发展:规范化理论视角[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 3(1): 27-35. |
[5] |
吴玉军. 政治认同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3): 44-49. |
[6] |
袁富华. 服务业的要素化趋势分析:知识过程与增长跨越[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6): 25-34. |
[7] |
袁富华,张平. 中国经济二次转型的理论分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2): 33-39. |
[8] |
周少来. “农民工市民化”与城市治理体系的重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1): 62-67. |
[9] |
朱培丽.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6): 52-57. |
[10] |
张云飞. 生态理性: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1): 88-92. |
[11] |
崔希福. 制度创新的两种模式:自然演进与理性建构之辩[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1): 30-35. |
[12] |
陈文旭. 启蒙精神的现代维度[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5): 86-89. |
[13] |
路日亮. 当代人类精神世界的嬗变与生态化生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5): 55-59. |
[14] |
隗苗苗, 张汝立. 从保护到支持:中国失地农民政策的转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3): 7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