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谋, 刘君言. 生态文明背景下可持续城市概念和要素探讨[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 3(6): 63-73. |
[2] |
李迎生. 后脱贫攻坚时代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制度体系[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 2(3): 14-20. |
[3] |
莫纪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制度”规定的语义学分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 2(1): 5-11. |
[4] |
黄锡生, 张真源. 论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与结构优化—— 以“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为进路[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6): 50-58. |
[5] |
刘航. 碳普惠制: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5): 86-95. |
[6] |
郇庆治.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的十大基础范畴[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4): 16-26. |
[7] |
乔晓楠. 中国绿色发展面临问题与产业升级策略探讨[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2): 77-83. |
[8] |
刘航, 温宗国. 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2): 84-89. |
[9] |
于法稳. 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1): 76-82. |
[10] |
施志源. 自然资源用途的整体性管制及其制度设计[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1): 81-87. |
[11] |
李龙强, 李桂丽. 民生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6): 82-87. |
[12] |
蒯正明. 推进制度反腐建设的路径探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6): 97-102. |
[13] |
黄娟. “五大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5): 83-88. |
[14] |
刘海龙. 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维度[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5): 89-94. |
[15] |
肖峰. 生态文明建设中党政同责措施的科学实施[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4): 8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