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23, Issue (5): 93-102.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上一篇    下一篇

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养老图景及其实现机制

梁贤艳   

  • 收稿日期:2023-09-11 出版日期:2023-10-11 发布日期:2023-11-30
  • 作者简介:梁贤艳,扬州大学高质量养老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副教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微共同体路径研究”(2021FGLB06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强富美高’新江苏战略背景下城市轻老年人的潜能释放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20SJZDA084)

  • Received:2023-09-11 Online:2023-10-11 Published:2023-11-30

摘要:

当前,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贫困和物质匮乏转变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谓精神养老,是指通过多维供给,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过程。脱离生产结构后的价值缺失、脱离社会结构后的交往萎缩、脱离生活结构后的连续性中断,使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直面空虚、寂寞以及对未来迷茫的挑战。稳定地参与一项适宜的社会活动重建与事和价值的联结,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重建与人和关系的联结,形成一种稳定连续的生活方式重建与生活和未来的联结,即“有事做、有关系、有希望”便成为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的理想图景。然而,囿于能力有大小、动机有差异,以自治(强能力型城市老年人)、共治(弱能力—利他型城市老年人)、他治(弱能力—利己型城市老年人)为主要内容的分类治理便成为必然选择,不同机制中的主体结构各异。

关键词: 城市老年人, 精神养老, 社会参与, 积极老龄化, 分类治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