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11 上一期    下一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人口高质量发展研究
    陈友华, 孙永健
    2023 (5):  5-16. 
    摘要 ( 361 )   HTML ( 34 )   PDF(2185KB) ( 255 )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石。通过对概念拆解与辨析,讨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衡量指标及判定标准,进而对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与前景加以研判。在数量方面,持续低生育率使得人口负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以往积存的人口数量优势将逐渐缩减。在结构方面,人口的性别结构逐渐改善,但年龄结构不断恶化,少子老龄化挑战愈发严峻。在素质方面,人口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而人口健康寿命虽在延长,却遭遇“残病扩张”风险,人口素质喜忧参半。在分布方面,人口分布趋于合理,但受制于户籍相关制度,仍有较大改善空间。中国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严峻问题与挑战,未来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关键举措在于努力提振生育率、积极应对老龄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以及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马福运, 王瑶
    2023 (5):  17-27. 
    摘要 ( 208 )   HTML ( 24 )   PDF(1734KB) ( 194 )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又一伟大创造,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独特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必须科学把握制度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构成要素的逻辑,正确认识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保障和条件,系统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从而以制度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现代性与当代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杨生平
    2023 (5):  28-34. 
    摘要 ( 299 )   HTML ( 16 )   PDF(1238KB) ( 167 )  

    现代化与现代性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定与运行机理,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外部表征及其过程。现代性包括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它们对现代化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现代性包括资本主义文化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两种形式,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建立并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精神基础之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既是多元的,更是一元的。文化现代性对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但文化作用有其条件性和制约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中和愿景下零碳微单元建构研究
    李萌, 潘家华
    2023 (5):  35-43. 
    摘要 ( 202 )   HTML ( 5 )   PDF(1933KB) ( 182 )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国际性的进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性的方法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的精神,文章提出零碳微单元建设的基本设想,为分散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发挥微观主体零碳潜力的灵活可持续解决方案。这种零碳微单元的建设强调培育生产和消费一元化的参与主体、塑造适应环境的生产布局、构建多样选择的合作机制、加强“储”“智”联合的系统建设,这是碳中和能源解决方案的一种创新,不仅将引致能源组织方式的革新,更将带来发展范式的升级和社会福祉的提升,以及超越零碳的经济社会多赢效应,将为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加快碳中和进程、推动零碳发展的新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进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李瑞琴, 陈丽莉
    2023 (5):  44-53. 
    摘要 ( 219 )   HTML ( 13 )   PDF(2395KB) ( 238 )  

    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是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抓手,因而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进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在重新界定企业数字化转型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生产运营、内部组织以及商业模式三个维度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加速企业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等途径推动实现进口贸易的“高效”与“安全”发展。运用相关数据客观分析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企业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进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企业主动作为与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的进口贸易;多举措畅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渠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治理长效机制的建构逻辑
    庞明礼, 杜其君
    2023 (5):  54-63. 
    摘要 ( 123 )   HTML ( 6 )   PDF(1865KB) ( 178 )  

    长效机制是一种在公共问题长期稳定存在的状态下,以既有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性绩效为目标的规范治理模式,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韧性和工具性特征。长效机制的建构包括发生情境、过程模型、运行要素三重要件。治理问题具有长期性与稳态性、治理结构具有绩效基础与转换空间、行动者具有强大行动能力与资源,是长效机制建构的情境条件。长效机制的过程模型包括情境识别、结构转换、机制优化三个单元,建构长效机制需要首先识别问题与情境的匹配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目标转换、结构调整和功能补正将既有的治理结构转变为机制模型,最后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供给来补正机制的有效性损失,并经由制度和规则的固定完成机制的优化。长效机制的建构依赖动力要素、衔接要素、协调要素和保障要素的共同作用,从而保持各个单元的有效运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数字主权领域内的多元竞合与应对
    蒋万胜, 刘玲霞
    2023 (5):  64-73. 
    摘要 ( 136 )   HTML ( 5 )   PDF(1783KB) ( 218 )  

    数字主权作为国家对本国开放数字网络空间所拥有的独立自主的治理权,亟待国家促成及主导全球数字空间治理机制加以确保。当前全球数字空间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美国、欧盟及中国出于自身优势提出促成及主导全球数字空间治理机制的三种数字主权战略:追求全球霸权的数字主权、注重市场监管的数字主权和重视国家自主的数字主权。这三种数字主权战略对数字技术、数据控制与数字规则领域的占优追求引发三方的数字空间治理能力竞争,而这三种数字主权战略实施面临的数字技术风险、数据安全风险及网络犯罪风险难题促使中美欧三方保持数字空间治理合作。美国将中国视为其谋求全球数字空间治理主导权的竞争者,联合欧盟在数字技术、数据控制及数字规则竞争中遏制中国,在数字空间治理合作中压缩与中国的合作空间,以此削弱中国的数字空间治理能力及中国对数字空间治理机制的影响力。对此,我国可通过提升数字空间治理能力来应对竞争,通过推动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因应合作形势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网络与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
    王杨
    2023 (5):  74-84. 
    摘要 ( 133 )   HTML ( 5 )   PDF(1999KB) ( 157 )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是现代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发展,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作为社区的关键特征,社区网络在理论上具备支持志愿服务持续化发展的潜能。对“多彩公益圈”项目三个社区的案例分析可见,基于社区网络的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包括权能塑造机制、结构演化机制、角色建构机制,分别促进了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动员、运行管理、价值传递的可持续与制度化。社区网络作用发挥依赖于社区“两委”与社会组织的联合“元网络”策略,形塑紧密联系的社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家庭福利制度完善研究
    王雪辉, 沈凯俊
    2023 (5):  85-92. 
    摘要 ( 187 )   HTML ( 4 )   PDF(1705KB) ( 202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和生育率的降低,少子化、老龄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少子化方面,各项生育支持政策实施效果不佳,超低生育水平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老龄化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特殊性,中国不仅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还是应对老龄化的任务最繁重和最复杂的国家。从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看,亟须构建围绕“一老一小”群体的家庭服务体系和家庭福利制度,充分发挥中国应对少子化、老龄化挑战所独具的重要伦理基础与家庭文化特色。从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家庭福利制度的建设路径:确立以家庭为整体的福利制度对象,具体方向从家庭成员到家庭功能;建立制度性的家庭福利体系,发展取向从碎片补缺到系统普惠;建立家庭价值导向,家庭主义主导,兼顾个体主义;完善中国化的家庭福利内容,核心抓手从老小分离到老小统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养老图景及其实现机制
    梁贤艳
    2023 (5):  93-102. 
    摘要 ( 117 )   HTML ( 3 )   PDF(1960KB) ( 113 )  

    当前,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贫困和物质匮乏转变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谓精神养老,是指通过多维供给,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的过程。脱离生产结构后的价值缺失、脱离社会结构后的交往萎缩、脱离生活结构后的连续性中断,使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直面空虚、寂寞以及对未来迷茫的挑战。稳定地参与一项适宜的社会活动重建与事和价值的联结,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重建与人和关系的联结,形成一种稳定连续的生活方式重建与生活和未来的联结,即“有事做、有关系、有希望”便成为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的理想图景。然而,囿于能力有大小、动机有差异,以自治(强能力型城市老年人)、共治(弱能力—利他型城市老年人)、他治(弱能力—利己型城市老年人)为主要内容的分类治理便成为必然选择,不同机制中的主体结构各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泽东坚持理论创新的历史特点和当代启示
    高正礼, 赵祝涛
    2023 (5):  103-110. 
    摘要 ( 159 )   HTML ( 13 )   PDF(1516KB) ( 150 )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从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坚持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等方面阐释了坚持理论创新的基本内涵,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汲取群众智慧等方面阐释和践行了坚持理论创新的主要途径,表现出坚持理论创新的高度思想自觉。实践探索方面,毛泽东还十分注重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研究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开展社会调查、反对“左”右倾错误等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形成了带有历史和个性特点的理论创新路径。毛泽东坚持理论创新的思想、实践、成效和经验,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勇于进行思想斗争、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等深刻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