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程美东, 张学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2): 58-65.  
    摘要2975)      收藏
    “中国梦”不仅指许多渴望成功的中国人,希望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去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而且是全中国的梦,中华民族的梦,是中国人实现强国富民的同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本文评述的对象是当前“中国梦”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梦”几个相关问题的梳理和归纳,推动学界深化对“中国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9)
    2. 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考
    刘汉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 (1): 102-107.  
    摘要2303)      PDF(pc) (1162KB)(4102)    收藏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是对从严治党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从推进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出发,对从严治党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执政党治理所具有的内在客观性和原则性,进而归纳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特点和规律,并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0)
    3. 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温静, 王树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2): 66-70.  
    摘要2469)      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全方位展开,又要寻找突破口。弘扬民族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本文探讨了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分析了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历史与逻辑角度提出了弘扬民族精神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6)
    4.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
    庄友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 (1): 89-94.  
    摘要2040)      PDF(pc) (775KB)(904)    收藏
    坚持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生态动力。合理、深入地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要准确地把握绿色理念的科学规定性,避免理解上的误区:绿色理念的核心是以符合生态需要的方式改造外部自然而不是回归纯粹自然形成的生态状况,无论是从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的生存需要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是从人的存在方式来说,都不能把坚持绿色理念与人对自然的改造对立起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绿色”是对具体发展方式的规定,“发展”则是践行绿色理念时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在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规定性,不能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层次上来定位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1)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吴桂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3): 53-57.  
    摘要2648)      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要真正培育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从理论逻辑上讲,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沿着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根本方向来努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以促进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有机统一为根本原则;从实践路径来讲,必须把握价值观的传播、接受与形成规律,使现实经济政治状况、党风政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常态化、大众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6)
    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状与出路
    李迎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4): 76-80.  
    摘要2736)      PDF(pc) (4505KB)(1411)    收藏
    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长期滞后,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重障碍。为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务之急是应当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本文讨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改革重点的依据,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确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并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5)
    7. 现实的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起点
    雷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2): 71-75.  
    摘要2196)      收藏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也是文化自觉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起点,主要表现在:“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性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性基础;“现实的个人”的文化自觉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0)
    8. 政党治理与全面从严治党思考
    吴桂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 (2): 107-111.  
    摘要2064)      PDF(pc) (1042KB)(1288)    收藏
    从严治党属于政党治理范畴。深化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应当从政党治理的内在规律、方位现状、经验教训出发,把握从严治党的一般规律、特殊使命和实践路径。从政党治理的内在规律来看,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出发点是增强政党认同,内在要求是巩固政党权威,外在要求是树立政党形象。从政党治理的方位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和问题意识,积极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新趋势,适应民主化和现代化社会发展新动向,坚持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总要求,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政党治理的经验教训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在制度路径上应健全保障从严治党实践的党内制度体系,在价值路径上应建设引领从严治党实践的党内先进文化,在教育路径上应建立推动从严治党实践的党内教育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4)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颜晓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 (1): 5-10.  
    摘要2699)      PDF(pc) (952KB)(1684)    收藏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把中国发展趋势同世界发展潮流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把引领中国新发展同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贯通起来,凝练表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发展的认识成果;把发展理念与发展行动一致起来,努力推动发展全局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
    10. 论小城镇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陆杰华, 韩承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1): 98-104.  
    摘要2551)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应当是从小城镇的实践发展中获得的某种启迪。本文概要回顾了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认为小城镇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及道路选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考虑到未来城乡结构变化的发展趋势, 小城镇仍然可以是城镇化推进的一种补充形式, 但是却难以成为我国的更高层次且以质量为主的城镇化道路选择。如果说城镇化起步之初的农村和城市两个大头组成的是葫芦型的社会结构, 那么我们现在将要考虑的就是一个农村现代化而城市体系亦十分发达的蘑菇型的全新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11. 十八大对新时期反腐倡廉的系统部署与思考
    蒯正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3): 35-41.  
    摘要1945)      收藏
    十八大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作了系统的部署,表现为:在道路选择上,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政治文化上,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强调要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在政治行为上,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此外,还强调了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7)
    12. 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姚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2): 92-95.  
    摘要2281)      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执政党建设认识的新升华;建设“三型”政党要理解其科学内涵和特征,把握三个着力点:民主、开放和超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13. 城镇化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李家祥, 李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1): 105-109.  
    摘要2006)      收藏
    就业是民生之本, 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 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 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 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 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14. 城乡一体化:从实践、理论到策略的探索
    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1): 93-97.  
    摘要2432)      收藏
    城乡一体化是在中国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概念, 蕴涵了对中国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论思考。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基础, 是在两种土地公有制形式的框架下解决城市与集体土地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的突破将有助于降低城镇化的成本, 并引导高度工业化阶段的新型制度格局、分配格局和空间格局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
    15.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田改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 (1): 108-112.  
    摘要1760)      PDF(pc) (1145KB)(1653)    收藏
    基层党建创新面临着新的外部环境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生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同时党自身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无论是党员队伍结构还是党员素质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面临着自身财力不足、社会结构多元化、管理方式多元化、基层群众自治意识提高、基层党组织人员老龄化等带来的各种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必须着力于繁荣党的事业大局、着力于密切党群关系、着力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来进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16. 十八大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石仲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3): 5-11.  
    摘要2062)      收藏
    十八大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是对十八大思想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17.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
    顾钰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4): 51-55.  
    摘要3066)      PDF(pc) (4501KB)(1168)    收藏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在对这两个基本要素的认识、提炼还没有形成共识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处于培育和践行阶段,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向;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社会共识的基本规范;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三个倡导”是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和基础资源,本身不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表述,也不能理解为从中提炼出了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又不能离开在社会范围倡导的这些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7)
    18.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特征和深远意义
    姚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 1 (4): 88-90.  
    摘要2460)      PDF(pc) (2831KB)(1129)    收藏
    本文分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意和深意,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再动员;活动着眼于执政党的自我提高,使群众路线的传统薪火相传,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举措;活动促进解决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党的自身建设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19. 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连玉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 (4): 107-110.  
    摘要1987)      PDF(pc) (5466KB)(819)    收藏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从国家战略布局的角度,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再认识,加快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解决规划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环渤海经济区之间涉及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京津冀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20. 构建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许艳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 (4): 76-80.  
    摘要1719)      PDF(pc) (757KB)(988)    收藏
    实现共享发展,需要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制度建设推进共享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实现共享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构建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制度基础;健全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权利保障;以公平为导向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形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政府是共享发展制度的执行主体,要通过建立评价考核体系、提升制度执行能力、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做好共享发展的制度执行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