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杰华, 林嘉琪. 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3, 5(1): 59-68. |
[2] |
郑士鹏. 伟大建党精神动力的内涵特征与发挥机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5-6): 123-130. |
[3] |
何虎生, 雷引杰. 历史主动精神的政治逻辑与内在本质[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5-6): 23-30. |
[4] |
张改凤. 青年网络圈层话语共享:特征、规律、引导[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4): 88-94. |
[5] |
周康林.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1): 33-40. |
[6] |
王宗礼, 韩世强. 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与实践要求[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1): 71-78. |
[7] |
陆杰华, 林嘉琪. 中国人口新国情的特征、影响及应对方略—— 基于“七普”数据分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 3(3): 57-67. |
[8] |
徐尚昆. 信任结构与信任重构论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 3(1): 71-79. |
[9] |
尹传政.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 2(2): 100-106. |
[10] |
肖群忠, 霍艳云.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基本特征论[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6): 59-66. |
[11] |
陈殿林.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演进的逻辑特征[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5): 14-19. |
[12] |
郝园园, 双传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6): 65-71. |
[13] |
吴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与重大意义[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4): 16-23. |
[14] |
王建国,张崔英. 论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 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3): 63-68. |
[15] |
庄友刚.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1): 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