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18, Issue (2): 59-67.

• 社会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理论自觉的“关系”研究与社会建设

奂平清   

  • 收稿日期:2018-02-10 出版日期:2018-04-11 发布日期:2018-04-11
  • 作者简介:奂平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学系副教授
  • 基金资助: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理论自觉视角下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BSH002)

  • Received:2018-02-10 Online:2018-04-11 Published:2018-04-11

摘要:

“关系”研究的“关系本位论”视“关系”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研究与调查的理论前提,分析中国人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这种范式忽视“关系”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及其变迁性,易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窠臼;“关系”研究的另一范式则将“关系”视为社会资本,对关系运作现象作技术性实证描述与分析,希冀通过“关系社会学”的研究为世界社会学理论作出中国特色的贡献。两种研究范式都忽视了“关系”现象的“自我实现预言”机制,其研究本身也成为现实中“关系”运作合理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关系”研究需要加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一方面,在概念和理论上,应强调关系的情感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的情感性关系及其在转型期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重建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应注重“关系”现象背后的结构与制度原因,探索通过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心理建设,打破“关系”循环,使中国人摆脱关系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现代性健康成长。

关键词: 关系, 关系本位, 关系社会学, 自我实现预言, 理论自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