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11 上一期    下一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新趋势
    龚维斌
    2018 (2):  5-11. 
    摘要 ( 1266 )   HTML ( 43 )   PDF(1551KB) ( 758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一是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表现为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融合与开放共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社会治理的理念原则将更加优化,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公平正义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维权重于维稳的理念进一步巩固、兼顾秩序与活力;三是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将更加科学,表现为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的作用进一步彰显、精细化和专业化进一步发展、舆情引导更加专业和精准;四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更具时代性,表现为统筹推进风险治理和应急处置、公共安全的地位更加重要、统筹开展现实社会治理与网络社会治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受到重视、城乡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重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论析
    任晓伟
    2018 (2):  12-17. 
    摘要 ( 1191 )   HTML ( 21 )   PDF(1180KB) ( 905 )  

    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科学概念,是由党的政治制度、政治纪律、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构成的一个体系性的特定的党的建设形态。从具体内容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章的基础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优良党内政治生态;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党内政治文化;在加强党性的基础上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表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心的变化。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政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加强中央权威为目标推进党内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放到党内政治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把党性修养与党的政治建设相统一。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格局中,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决定了必须要用政治建设来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所具有的这种统领性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的反映和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研究
    石云霞
    2018 (2):  18-24. 
    摘要 ( 1116 )   HTML ( 18 )   PDF(1510KB) ( 1238 )  

    深刻领会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要把握以下七个基本方面:第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第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第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阶梯;第六,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七,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明自信与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质、意义与途径
    肖群忠, 杨帆
    2018 (2):  25-31. 
    摘要 ( 1527 )   HTML ( 15 )   PDF(1585KB) ( 795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共同体所形成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为基因并根据当代世界的客观发展情势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作为一种文明发展道路的中华文明自信和回应世界当下矛盾冲突和发展道路、未来前景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它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需要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促进文化交流、文明融合,需要中国不断用自己的实践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与政策选择
    苏丽锋, 赖德胜
    2018 (2):  32-38. 
    摘要 ( 1065 )   HTML ( 11 )   PDF(1600KB) ( 63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是未来就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背景入手,分析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就业领域造成的新冲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解决就业问题的现实逻辑和政策路径,包括尽快开展就业质量评价工作,形成就业质量指标体系;重视劳动力资源开发,制定有利于引导人力资本深化的新政策;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质量衔接,增强经济增长对高质量就业的带动;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大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稳中求进:风险防范与效率增进——兼论储蓄、投资、消费的再平衡
    袁富华
    2018 (2):  39-45. 
    摘要 ( 823 )   HTML ( 10 )   PDF(1636KB) ( 457 )  

    立足于中国结构服务化过程中结构条件变化的分析,本文认为:第一,如果说工业化视增长为一切,那么城市化更加注重稳定和结构变动的效率补偿效应;第二,伴随着经济减速而来的储蓄下降是一种内在趋势,为了避免无效率的储蓄耗散,需要财政金融制度框架的深度变革;第三,消费的结构升级,本质上可以视为有效率的储蓄转化路径,它是城市化时期效率补偿的动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认识
    沈文玮
    2018 (2):  46-51. 
    摘要 ( 1046 )   HTML ( 11 )   PDF(1200KB) ( 526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目标。我国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上提出了新要求。要着力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高质量就业、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共享发展等方面,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照护政策的探索实践与改革方略
    陆杰华, 沙迪
    2018 (2):  52-58. 
    摘要 ( 1340 )   HTML ( 15 )   PDF(1536KB) ( 1056 )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老人照护政策作为一项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公共政策,对于促进失能老人的幸福生活与晚年安康、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协调的长期照护制度乃至健全我国养老政策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家层面政策经历由萌芽到飞速发展的演变历程,梳理和比较地方探索多元照护模式的实施方案和总结借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发现,在老龄化急速加快的宏观背景下,现阶段失能老人照护政策面临着政策定位不精准、配套整合性政策滞后、护理保障水平差异大、覆盖群体与责任主体不健全、政策帮扶对象信息不健全等诸多现实挑战。鉴于此,下一步失能老人照护政策的改革重点应着重从构建完整的失能政策体系、促进服务供需平衡、完善照护人才机制、构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健全家庭照护支持体系等方面出发,推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的建立和失能老人照护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增进失能老人的福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自觉的“关系”研究与社会建设
    奂平清
    2018 (2):  59-67. 
    摘要 ( 804 )   HTML ( 9 )   PDF(1680KB) ( 427 )  

    “关系”研究的“关系本位论”视“关系”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研究与调查的理论前提,分析中国人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这种范式忽视“关系”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及其变迁性,易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窠臼;“关系”研究的另一范式则将“关系”视为社会资本,对关系运作现象作技术性实证描述与分析,希冀通过“关系社会学”的研究为世界社会学理论作出中国特色的贡献。两种研究范式都忽视了“关系”现象的“自我实现预言”机制,其研究本身也成为现实中“关系”运作合理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关系”研究需要加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一方面,在概念和理论上,应强调关系的情感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的情感性关系及其在转型期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重建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应注重“关系”现象背后的结构与制度原因,探索通过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心理建设,打破“关系”循环,使中国人摆脱关系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现代性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贵州省塘约村等三个行政村调查为例
    陶元浩
    2018 (2):  67-76. 
    摘要 ( 926 )   HTML ( 17 )   PDF(2181KB) ( 886 )  

    农村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水平。这一指标体系涵盖社区组织认可参与度、社区公共服务满意支持度、社区成员互助和谐度、社区道德规范遵从认可度、社区归属自豪责任感5个一级指标,下设10个二级指标和50个变量。在对贵州省塘约村等三个行政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的测评和比较研究中得出,加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建设,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重建新型集体经济和共同体价值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绿色发展面临问题与产业升级策略探讨
    乔晓楠
    2018 (2):  77-83. 
    摘要 ( 948 )   HTML ( 14 )   PDF(1546KB) ( 728 )  

    国际经验显示污染物的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因而推动产业升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发展中国家必须放弃以低环境标准和高生态代价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进而重塑国家产业竞争优势。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发展的经验来破解“环境悖论”,即以高端制造业作为战略方向,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主要抓手,以深化结构调整作为短期策略,以坚持自主创新作为长期策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刘航, 温宗国
    2018 (2):  84-89. 
    摘要 ( 1378 )   HTML ( 10 )   PDF(1422KB) ( 855 )  

    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基本形成了覆盖资源利用、主要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框架格局。但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仍明显滞后于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存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系统性不足、衔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主体协调和良性互动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则存在基础理论和前瞻性研究不足、市场缺乏流动性、制度规范缺乏、认识有待深化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加强基础性研究、强化体系化建设、加快试点推进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重视主体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持续推动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为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保行政约谈制度探析
    任丙强, 靳子乐
    2018 (2):  90-95. 
    摘要 ( 1030 )   HTML ( 9 )   PDF(1400KB) ( 451 )  

    环保约谈制度是环保监管和政策执行的一种新手段,具有“跨层级”权力运行机制、基于对话的协商共治机制、柔性管理思维和多种政策工具相互融合等特征。其对我国环境治理的核心意义在于在中央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定的“跨层级共治”,以较高层级的“条”的力量监督较低层级中的“块”,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监督关系,并以此确认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当然,环保约谈制度也存在局限,应从关注约谈效果和环境质量可持续性等方面完善。从长远来看,应从立法和法律执行层面着手解决落实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的问题,更应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伟大工程建设
    刘汉峰
    2018 (2):  96-102. 
    摘要 ( 1043 )   HTML ( 9 )   PDF(1475KB) ( 538 )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加强新时代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特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加强党性锻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探索党的政治建设规律,是党的政治建设一项长期任务。新时代要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内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
    韩振峰, 陈国平
    2018 (2):  103-108. 
    摘要 ( 1158 )   HTML ( 14 )   PDF(1193KB) ( 764 )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通过有效的路径进行推进,包括增强“四个意识”,提升政治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在践行根本宗旨中增强政治素养;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政治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纪律建设:内涵、原则与思路
    赵淑梅
    2018 (2):  108-112. 
    摘要 ( 1275 )   HTML ( 12 )   PDF(1142KB) ( 974 )  

    党的纪律建设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为了将自身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一致、有能力确保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政党组织,以党内法规和一般性制度的形式规范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为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党的纪律建设必须坚持结合党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五个原则。党的纪律建设应当以检查十九大制定的十四项基本方略和各项战略部署的执行情况为切入点,以做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抓手,以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以党内纪律文化建设为根本性支撑,协调推进思想层面的纪律教育建设与制度层面的纪律规章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