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19, Issue (4): 94-100.

•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忘初心”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

王朝庆, 宋进   

  • 收稿日期:2019-07-17 出版日期:2019-08-11 发布日期:2019-09-10
  • 作者简介:王朝庆,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宋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基金资助: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若干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BKS034)和2018年度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研究”(项目编号:ZX2018-ZD06)的研究成果

  • Received:2019-07-17 Online:2019-08-11 Published:2019-09-10

摘要:

“不忘初心”作为新时代党的重要政治话语,蕴含了“内与外”“长与常”“情与理”“前与后”等多重辩证逻辑。“内与外”的辩证逻辑,即党的“初心”概念的内涵表现在党内、国内和国际三个维度,具有丰富的意义空间;“长与常”的辩证逻辑,即党的长期执政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的关系,二者的相互同构和牵引,推动了“不忘初心”话语的出场和在场;“情与理”的辩证逻辑,即“不忘初心”话语既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温度,又有一定的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呈现出“情”“理”兼具的鲜明特质;“前与后”的辩证逻辑,即“不忘初心”话语不仅是一种命题知识,更是一种历史思维方法,它在对“我是谁”和“从哪里来”的历史回答中,指明世界和中国“向何处去”的前进航向。

关键词: “不忘初心”话语, 内与外, 长与常, 情与理, 前与后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