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20, Issue (4): 80-86.

•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形势下政治监督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潘春玲, 邵景均   

  • 收稿日期:2020-08-12 出版日期:2020-09-18 发布日期:2020-11-18
  • 作者简介:潘春玲,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邵景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研究”(18CDJ001);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行机制创新研究”(18JDKDB008)

  • Received:2020-08-12 Online:2020-09-18 Published:2020-11-18

摘要:

政治监督的本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政治监督的提出和发展,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义,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监督的发展深刻反映了政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管党治党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也顺应了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经过几年的发展,政治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仍存在部分党组织对政治监督的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不够到位、对政治监督与党内其他监督的关系把握不清、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实现程度不够高等困境。新形势下加强政治监督,应聚力于把准政治方向,推动政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把政治监督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运行中,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构建科学的政治监督评价机制。

关键词: 政治监督, 理论建构, 价值旨归, 逻辑演进,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