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9-18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创回答
    任晓伟
    2020 (4):  5-10. 
    摘要 ( 1893 )   HTML ( 179 )   PDF(1128KB) ( 591 )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也是攸关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原创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命题,并积累了丰富系统的具有重大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即立足实践建构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认识自觉、在开辟新道路中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新的理论成果体现和巩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及在自我革命中提升中国共产党作为认识主体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的一系列原创性回答,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过程中的理论能力、理论智慧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呈现出深厚的哲学底蕴和鲜明的思想史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侯衍社, 侯耀文
    2020 (4):  11-20. 
    摘要 ( 726 )   HTML ( 64 )   PDF(1719KB) ( 519 )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理论逻辑上具有丰富的认识论、价值论内涵和科学的方法论要求,在历史逻辑上继承了我们党百年来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在现实逻辑上体现了在新时代发展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准确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解决21世纪时代课题、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等重大问题上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以全球视野和理论思维围绕时代的核心问题深入把握理论创新的基本方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对21世纪“一球两制”“两个大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1世纪“新科技革命”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理论回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韧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质
    吴波
    2020 (4):  21-30. 
    摘要 ( 1879 )   HTML ( 84 )   PDF(2018KB) ( 679 )  

    韧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品质。其内在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斗争性或反抗性是一个具有起始性意义的特性;建立在斗争性基础上的适应性最为集中地反映了韧性的特质;牺牲性既是一个与中国共产党艰难曲折奋斗历程相联系的概念,又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殊本质所决定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最为神圣和悲壮的精神品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面应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结合以及自我革命的深入推进,提出了新时代弘扬党的韧性的要求。与此同时,韧性的维护之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现实课题。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增强群众监督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构成维护党的韧性两个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竞争中性监管改革效果评价与启示
    和军, 谢思
    2020 (4):  31-39. 
    摘要 ( 327 )   HTML ( 17 )   PDF(2067KB) ( 332 )  

    通过利用产品市场监管(PMR)、行业监管机构治理(GSR)和公私伙伴关系(PPP)三个国际组织通用的竞争中性监管评估指标对10个典型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竞争中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国竞争中性监管实施效果及优劣原因。结果显示,欧盟国家排名靠前,金砖国家排名靠后,国家之间在“国有企业治理”与“评估竞争的影响”两项指标上差距最大,“关税壁垒”两极分化,成为监管改革最大障碍。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竞争中性运用越好,监管改革越为深入。借鉴他国实践经验,中国竞争中性监管改革中应以市场化为利器,破除利益藩篱;以公正化为抓手,优化监管生态;以法治化为保障,营造公平环境;以创新化为动力,提高监管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分析—— 兼论居民债务风险问题及其化解
    韩海燕
    2020 (4):  40-46. 
    摘要 ( 383 )   HTML ( 29 )   PDF(1919KB) ( 600 )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充分挖掘我国的内需潜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但是,近几年我国居民部门消费持续低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我国居民部门已存在的消费水平偏低、债务率偏高的问题更加凸显。研究发现,居民部门过高的债务率是导致消费率偏低的一个主要因素。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首先要化解我国居民部门存在的债务风险,稳定居民预期,使居民有钱且敢于消费。针对我国中低收入群体债务率负担过重、房贷比过高挤压消费、居民资产结构单一等一系列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问题,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水平,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稳定居民预期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拓展居民收入渠道等方式,在化解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激活居民的消费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分权体制对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影响研究
    高秋明, 王洪娜
    2020 (4):  47-55. 
    摘要 ( 417 )   HTML ( 24 )   PDF(1728KB) ( 557 )  

    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提高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协作机制的内容之一。理论分析表明: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下县级财政之间以及市县两级财政之间存在的摩擦,是阻碍医疗保险由县级统筹迈向市级统筹的重要原因。使用全国地级市样本和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确认了这一点,发现样本内城市的财政省直管县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将使市级统筹的概率下降3.55个百分点。其政策启示包括: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下全面做实医保市级统筹需要省级财政积极发挥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财政投入的方式,有助于消减财政摩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者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王轶, 赖德胜
    2020 (4):  56-63. 
    摘要 ( 542 )   HTML ( 18 )   PDF(1558KB) ( 640 )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返乡创业者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对返乡创业者所具有的创业精神、人力资本、经济实力、管理经验和政治能力等特征分析,论证了返乡创业者参与推进乡村治理的主要路径。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者对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善乡村治理环境、设立返乡创业企业党支部,以及返乡创业者基于自身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参与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方面具有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创业主体的党组织建设滞后、返乡创业层次不高、返乡创业者及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渠道相对狭窄、乡村治理人才缺失和法制建设滞后等困境。提升返乡创业者参与乡村治理,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多元共治;二是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返乡创业,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质量;三是提升参与素养,推动广泛参与;四是创造参与环境,确保参与顺畅;五是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参与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小城镇激活乡村地域系统的作用机制
    仇叶
    2020 (4):  64-73. 
    摘要 ( 248 )   HTML ( 14 )   PDF(1939KB) ( 385 )  

    随着乡村空心化的加剧,村庄的完整性降低,需要更高的地域层级整合日益碎片化的社会需求与经济要素;城市资源的回流同样对乡村的空间结构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城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能够有效承接国家向乡村下沉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人口积蓄提供基础,同时创造城乡经济体系互动载体,扩大乡村的经济机会空间。乡村地域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被激活,并作用于城乡统筹的推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与社会基础。小城镇建设代表了以农民为主体、依托乡村地域系统自主运转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是一种内生型的乡村振兴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强党的科技领导力探析
    王学俭, 王秀芳
    2020 (4):  74-80. 
    摘要 ( 461 )   HTML ( 19 )   PDF(1352KB) ( 273 )  

    如何实现对科技的科学领导一直是无产阶级政党思考的重要问题。党的科技领导力是党围绕如何发展科技、利用科技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能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回顾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的历史,其经验启示在于:明确服务于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目标、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并举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尖端前沿作为重点工作、始终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科研机构和注重发挥制度优势和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党的科技领导力,主要表现为党的科技决策力、激发力、教导力和助推力等。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增强党的科技领导力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关键,重点实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方略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形势下政治监督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潘春玲, 邵景均
    2020 (4):  80-86. 
    摘要 ( 618 )   HTML ( 26 )   PDF(1430KB) ( 407 )  

    政治监督的本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政治监督的提出和发展,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义,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监督的发展深刻反映了政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管党治党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也顺应了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经过几年的发展,政治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仍存在部分党组织对政治监督的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不够到位、对政治监督与党内其他监督的关系把握不清、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实现程度不够高等困境。新形势下加强政治监督,应聚力于把准政治方向,推动政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把政治监督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运行中,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构建科学的政治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功能、挑战与策略:大数据时代选择性遗忘作用发挥
    顾豪迈, 吴玉军
    2020 (4):  87-94. 
    摘要 ( 319 )   HTML ( 21 )   PDF(1787KB) ( 607 )  

    选择性遗忘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地遗忘一些过去,有助于展现国家稳定的精神内核,将民众凝聚成一个共同体,进而增进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选择性遗忘造成巨大冲击,信息技术革命使得过量信息的自动遗忘受阻,云存储技术的出现使得怨恨记忆的遗忘受到抑制,网络自媒体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而干扰耻辱记忆的遗忘。设定数字记忆存储期限、主动设置网络议程、扶持本国互联网企业、加强社交媒体监管、完善媒介伦理规范,是当代凸显选择性遗忘的正向功能、增强国民国家认同感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