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88. [2][美]阿尔蒙德.发展中的政治经济[A].[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23. [3]俞可平.亨廷顿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理论[A].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3. [4]燕继荣.“中国式民主”的理论建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 [5]A.H.索姆杰.西方民主理论与非西方民主经历:印度[A].[美]霍华德·J.威亚尔达编著.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6. [6][加]弗兰克·坎宁安著,谈火生,年玥,王民靖译.民主理论导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0. [7]虞崇胜.类文明:全球化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应然走向[J].学术界,2012(11). [8]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2008:255256. [9][美]沈大伟著,吕增奎,王新颖译,俞可平审定.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250. [10]林尚立.建构民主的政治逻辑——从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出发[J].学术界,2011(5). [11]郝永平,黄相怀.正确认识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本真面目[N].光明日报,20120724. [12][日]猪口孝,[英]爱德华·纽曼,[美]约翰·基恩著,林猛等译.变动中的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1. [13][美]霍华德·J.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