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1470,14311432. [2][4]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78,100101. [3]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060. [5]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7. [6]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146. [8][21][22][23]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80,81,24,143. [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上):213.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二上):184. [11][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上):241,241. [12][俄]伊凡·麦斯基.备忘录(俄文)[A].转引自帕特里克·弗莱厄蒂.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证据(英文)[J].每月评论(美),1996年第48卷第1期. [13]这条道路类似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议会民主制度;二是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三是对外奉行和平合作方针,主张与苏联和美英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四是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 [14][保]内·甘乔夫斯基.季米特洛夫的晚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 [15]斯大林文集(19341952)[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5. [16][17][美]每月评论,1996年第48卷第1期. [18]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19451980)[C].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75. [19]世界历史,1997(4). [20]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145. [25]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910. [26]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42. [27]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37. [28]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