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聂家华, 苏童.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象的经验性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3): 70-77. |
[2] |
刘诚. 数字经济规范发展的制度突破与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2, 4(1): 41-51. |
[3] |
汪康, 吴学琴. 智能媒体时代青年价值观认同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 3(2): 89-95. |
[4] |
罗永宽, 齐娟.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百年建构与发展逻辑[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 3(1): 19-26. |
[5] |
潘春玲, 邵景均. 新形势下政治监督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 2(4): 80-86. |
[6] |
赵丽涛. 网络空间治理的伦理秩序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3): 85-89. |
[7] |
刘桂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5): 58-63. |
[8] |
吴玉军. 政治认同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3): 44-49. |
[9] |
胡洪彬. 廉政问责多元参与机制的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2): 50-56. |
[10] |
王志刚. “流动空间”下的地方认同及其建构意义[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6): 75-79. |
[11] |
朱培丽.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6): 52-57. |
[12] |
王忠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4): 66-72. |
[13] |
张保伟.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3): 92-96. |
[14] |
杨生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 1(1): 60-64. |
[15] |
莫凡.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6): 8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