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17, Issue (4): 30-3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自信的心理建构

邹广文,王纵横   

  • 收稿日期:2017-07-22 出版日期:2017-08-30 发布日期:2017-08-30
  • 作者简介:邹广文,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纵横,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 基金资助:
    本文系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项目编号:17ZDAL01)的阶段性成果。

  • Received:2017-07-22 Online:2017-08-30 Published:2017-08-30

摘要: 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根基,成为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自我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构成了文化认知的基本对象。“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扬弃陈旧的全球化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发展,为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往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文化交往中,中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他者”出场,通过对“现代性”内涵的丰富与拓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心理,明晰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此建构了坚实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心理建构包含在交往中理解差异、在交往中理解自我和在交往中树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自身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认同,这也正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自信, 文化心理, 全球化, 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