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18, Issue (5): 86-95.

• 生态文明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碳普惠制: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

刘航   

  • 收稿日期:2018-06-07 出版日期:2018-10-11 发布日期:2018-10-11
  • 作者简介:刘航,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讲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凯迪生态联合培养博士后
  • 基金资助:
    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及空间分析”((15XGL018);2018年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青年研究项目“四川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QN2018004)

  • Received:2018-06-07 Online:2018-10-11 Published:2018-10-11

摘要:

伴随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资源消耗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现有针对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采取精神道德层面引导和居民自我约束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导致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节能减碳潜力尚未被有效挖掘,未能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作为聚焦于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一种新型减排机制,碳普惠制是对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创新和拓展。在分析国内外碳普惠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明确参与主体、制定行为清单、实现量化激励、完善交易机制等四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碳普惠制的框架设计方案,旨在解决我国公众生活消费领域节能减碳行为长期存在的激励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助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碳普惠制, 理论分析, 经验借鉴, 框架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