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11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思想研究
    齐卫平
    2018 (5):  5-9. 
    摘要 ( 915 )   HTML ( 44 )   PDF(1658KB) ( 781 )  

    重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是党的建设实践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践在全新的场域下展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党的作风建设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舞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的深刻思想提升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境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演进的逻辑特征
    陈殿林
    2018 (5):  14-19. 
    摘要 ( 909 )   HTML ( 21 )   PDF(1298KB) ( 742 )  

    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形式,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集中教育以鲜明的主题从一个维度体现出党的自身建设的状况,从整党到党的十九大后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循着其演进的历史逻辑,可以揭示出党内集中教育演进的逻辑特征:问题导向性、理论自觉性、价值定向性和模式创新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
    王道勇
    2018 (5):  20-24. 
    摘要 ( 897 )   HTML ( 11 )   PDF(1186KB) ( 652 )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基本经验:从改革动力来看,主要经验是实现了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制度改革自身来看,主要经验是实现了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有机统一;从治理现代化角度看,主要经验是实现了民生改善与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这些基本经验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生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竞争力演变、原因及提升路径
    和军, 张依
    2018 (5):  25-34. 
    摘要 ( 1013 )   HTML ( 14 )   PDF(2185KB) ( 848 )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相对优势地位逐渐丧失。通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分析发现,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绩效水平较低及发展方式外延粗放是东北地区工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根源在于东北地区工业研发投入不足、行业结构重型化和产品结构老化、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制度环境不完善。应以优化政府服务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基础,以加快国企改革和推进市场化为抓手,以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动“两化”融合为途径,以促进产品创新和打造优质品牌为手段,推动东北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竞争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及提升路径
    彭树涛, 李鹏飞
    2018 (5):  34-41. 
    摘要 ( 1223 )   HTML ( 11 )   PDF(1739KB) ( 756 )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产品、市场、产业三因素评价框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国际市场竞争绩效和产业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进而提出要从质量监管、市场竞争、产业增长三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显著增强中国实体经济质量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扶贫背景下光伏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
    吴素华
    2018 (5):  41-46. 
    摘要 ( 955 )   HTML ( 9 )   PDF(1469KB) ( 1041 )  

    光伏扶贫工程是新时代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是高质量脱贫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效纽带。中国的光伏扶贫发展有四个特点: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实施成效显著、建设模式更趋合理、在新政策下更加受到关注。光伏扶贫工程当前仍然面临四方面挑战:一是光伏扶贫工程与贫困分布的一致性不足;二是“造血式”悄然演变为“输血式”,方向存偏差;三是质量保证与监管存在漏洞,效果打折扣;四是体制机制保障存在盲区,长效性缺失。为促进新时代光伏扶贫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精准施策,优化建设指标和收益的分配机制;二是投资管制,构建企业参与的工程建设体系;三是规划动能,扶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四是考核问责,健全光伏扶贫效果的保障制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文化认同问题
    吴玉军, 刘娟娟
    2018 (5):  47-54. 
    摘要 ( 900 )   HTML ( 11 )   PDF(1785KB) ( 768 )  

    文化认同作为文化安全的核心,对于保障国家的存续和发展,增进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人们的文化心理归属感,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提升国家的国际感召力,亦即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文化认同的重塑提供了多重选择,既为我国文化安全和总体国家安全建构带来重要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文化根基,凝聚价值共识,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
    赵笑蕾
    2018 (5):  55-59. 
    摘要 ( 890 )   HTML ( 15 )   PDF(1065KB) ( 703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宋国恺
    2018 (5):  60-68. 
    摘要 ( 975 )   HTML ( 8 )   PDF(1592KB) ( 81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也标志着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也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推动高质量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我国社会建设进入质量时代,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意义。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同样具有社会学属性。社会学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研究高质量社会建设,并指出了推进高质量社会建设的四个实践取向。推动高质量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更新
    青连斌
    2018 (5):  69-73. 
    摘要 ( 913 )   HTML ( 8 )   PDF(1130KB) ( 716 )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遵循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又要更新理念:确立和坚持要“老年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确立和坚持老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发展成果共享者;确立和坚持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但其进程与影响是可以延缓和减轻的;确立和坚持既要促进健康老龄化,更要引导和推动积极老龄化,要以新理论引领顶层制度设计和应对策略的制定实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走向空间正义:城市公共安全的技术治理
    单勇
    2018 (5):  74-79. 
    摘要 ( 789 )   HTML ( 8 )   PDF(1396KB) ( 922 )  

    随着数字化浪潮与城市化进程的交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公共安全的技术治理模式蔚然成型。技术治理在对公共安全治理形成巨大拉动效应的同时,也暴露出城市空间的限制使用、“数据鸿沟”影响民众参与治理及理论研究陷入“技术决定论”等弊端。对此,技术治理创新不能脱离正义观和权利观的宰制,技术治理应遵循空间正义和认真对待城市权利,以空间正义作为现代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实现治理资源在城市空间重构中的公平分配,从集体权利、底线权利和积极权利的角度探索技术治理的改进思路,并通过技术治理的体系厘定、技术治理中人的智慧参与和城市权利的法律完善追求空间正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供应链研究
    傅京燕, 芳芳
    2018 (5):  80-85. 
    摘要 ( 816 )   HTML ( 8 )   PDF(1323KB) ( 774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供应链,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能够进一步增强沿线国家产生对“一带一路”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推行绿色供应链时也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诸多障碍,如沿线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环保诉求不同、绿色化区域合作平台支撑不够、绿色供应链的形成缺乏入口和抓手、缺乏一套完整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规范的核准认证制度等。对此,建议通过设计合理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搭建信息服务和共享平台、对供应商及其产品进行调查研究、开发一套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绿色供应链指标体系、沿线国家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管治等,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供应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普惠制: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
    刘航
    2018 (5):  86-95. 
    摘要 ( 1302 )   HTML ( 43 )   PDF(1836KB) ( 2591 )  

    伴随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资源消耗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现有针对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采取精神道德层面引导和居民自我约束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导致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节能减碳潜力尚未被有效挖掘,未能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作为聚焦于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一种新型减排机制,碳普惠制是对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创新和拓展。在分析国内外碳普惠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明确参与主体、制定行为清单、实现量化激励、完善交易机制等四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碳普惠制的框架设计方案,旨在解决我国公众生活消费领域节能减碳行为长期存在的激励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助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功能价值、生成逻辑与现实推进
    仰义方, 戴立兴
    2018 (5):  95-101. 
    摘要 ( 1228 )   HTML ( 10 )   PDF(1376KB) ( 631 )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推进党的组织工作的总纲,包括“一个全面贯彻”的根本方针、“三个基本点”的任务指向、干部路线标准的价值所向、“两个坚持”的目标导向等内容,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凝心聚力功能、规范调节功能和正向激励功能,彰显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指向与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贯彻和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应在强组织、选干部、聚人才上集聚发力,需要正确认识组织路线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组织工作,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的组织体系,培养高素质干部和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从而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突出问题与完善路径
    胡洪彬
    2018 (5):  102-107. 
    摘要 ( 946 )   HTML ( 8 )   PDF(1361KB) ( 546 )  

    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健全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建设虽已取得一定突破,但面对新时代中央管党治党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本体上都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必须把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摆在突出位置上。当前应结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内在要求,基于考核评价的“主体”“指标”“程序”等要素,形成新时代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多元参与机制、指标筛选机制、动态嵌入机制、全面公开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党政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思考
    单宁珍, 宫玉涛
    2018 (5):  108-112. 
    摘要 ( 1388 )   HTML ( 16 )   PDF(1165KB) ( 732 )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要体现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中,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提升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制度化,以党的制度建设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构建全覆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之。进一步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这既要靠自觉,也要靠教育,更要靠有效的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