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2-11 上一期    下一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关于战略定力的重要论述研究
    魏荣, 吴波
    2018 (6):  5-12. 
    摘要 ( 1061 )   HTML ( 59 )   PDF(1692KB) ( 1071 )  

    拥有强大而持久的战略定力,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领导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之所以注重和强调战略定力,是为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决定。就其内在逻辑而言,理想信念是战略定力的根本支撑,战略思维是战略定力的核心内容,战略心态是战略定力的表现形态。习近平对战略定力的高度重视和系统阐发,使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范畴和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战略定力的重要论述,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准确把握战略定力的实践指向,不断提升主体能动性、战略预见力和辩证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习近平新时代观的内涵、依据和价值
    杨守明, 杨鸿柳
    2018 (6):  13-19. 
    摘要 ( 1188 )   HTML ( 17 )   PDF(1465KB) ( 901 )  

    习近平新时代观是在统筹国际社会、国内社会两个大局基础上形成的总体认识和基本判断,不仅是指中国国内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包含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是对目前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依据的判断,一方面考量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现实因素,另一方面考量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形成的历史逻辑;既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观蕴含着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秦宣
    2018 (6):  20-25. 
    摘要 ( 780 )   HTML ( 8 )   PDF(1296KB) ( 64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着眼于中国近期和未来更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新发展理念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当今世界解决发展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肖贵清, 夏敬芝
    2018 (6):  26-34. 
    摘要 ( 867 )   HTML ( 23 )   PDF(1704KB) ( 86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植根于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实践、中国成就和中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形成、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又是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石与保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发展尤其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改革开放把握前进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筑牢制度基础和凝聚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重构高效率金融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沈坤荣, 赵亮
    2018 (6):  35-41. 
    摘要 ( 696 )   HTML ( 17 )   PDF(1528KB) ( 871 )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出现“资金空转”等金融乱象。为此,需要从平衡社会融资结构、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严密防控金融风险三个方面入手,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步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构高效率金融市场需重点打造“四大体系”,一是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构建多元融资体系;二是要扶持各金融主体协同发展,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三是要贯彻市场化思想,培植健康的政金生态体系;四是要深化“穿透式监管”,打造全方位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向度分析与路径选择
    王曙光, 王子宇
    2018 (6):  42-49. 
    摘要 ( 596 )   HTML ( 10 )   PDF(1440KB) ( 616 )  

    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然而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证数据,从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两个要素,从企业组织形式差异、企业行业差异与企业绩效差异三个向度综合探讨技术进步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是,增大研发投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为了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进步,则需要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整合产业要素,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强技术进步的规模效应,并实现国企和民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与结构优化—— 以“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为进路
    黄锡生, 张真源
    2018 (6):  50-58. 
    摘要 ( 704 )   HTML ( 9 )   PDF(2014KB) ( 1180 )  

    中国的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受到了外部的综合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和内部的整体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之结构制约,使得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体系虽然具有预防和避免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或发展的正功能,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监督政府环境行政行为、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潜功能及其侵犯个人自由与经济自由的潜功能和反功能。通过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对中国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结构约束与功能选择进行因果解释,进而以限制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体系的反功能为目的,对其内外部结构进行调整和理顺:一是植入稳定的“对应性架构”,进行纵向到底的外部结构调整;二是以前端预警标准和后端应急措施为依据,进行横向独立的内部结构理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基本特征论
    肖群忠, 霍艳云
    2018 (6):  59-66. 
    摘要 ( 855 )   HTML ( 10 )   PDF(1624KB) ( 607 )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有其鲜明特征,既是国家对公民成员的一种政治与道德原则要求,也是公民或民族共同体成员的一种道德品质;既是全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又往往以大一统的政治疆界、统治、政策等作为实体依托;既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又有博大的世界情怀、协和万邦的大同理想。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政治要求与道德义务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依托的统一、民族主义与协和万邦的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泛娱乐主义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邢国忠
    2018 (6):  67-73. 
    摘要 ( 1096 )   HTML ( 20 )   PDF(1561KB) ( 854 )  

    资本与娱乐的结合催生了泛娱乐主义。泛娱乐主义导致娱乐离实现人的本质的存在意义愈加遥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价值功利化、价值碎片化、真实幻象化。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青年价值观亦显现出碎片化、肤浅化甚至有些低俗化,出现娱乐狂欢中的精神缺失、深陷娱乐下的道德失范、盲目尊崇中的自我迷失等消极现象。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从强化娱乐市场尤其是网络娱乐空间的监督与管理、培养青年的娱乐鉴赏品位、涵养娱乐本身的人文精神素养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娱乐行为边界自控制能力、青年娱乐主体性自生成能力以及全社会理性认知娱乐价值自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基于角色理论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实践困境分析
    李胜蓝, 江立华
    2018 (6):  74-80. 
    摘要 ( 781 )   HTML ( 10 )   PDF(1529KB) ( 1046 )  

    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是从政策层面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通过对H村的“强第一书记——弱村干部”合作治理模式进行个案研究,从主体性视角出发,在角色理论的框架下,以第一书记作为角色核心进行考察发现,第一书记在以政策为背景的多方主体参与互动的情境中面临着实践困境。情境的不断变换和忽略实际的多重刚性任务重压、双重体制的力量较量带来的两难困境,以及“军令状”式的工作机制衍生的考核和评比压力,使得第一书记在扶贫场域的实践中难以很好发挥角色的主体性,在初定角色上进行有效创新,以真正贴合村庄实际的方式开展工作,转而选择采取消极的“仪式化表演”策略,发展“面子工程”以应付各方的监督和考核评比,从而导致村庄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卫小将
    2018 (6):  81-85. 
    摘要 ( 852 )   HTML ( 9 )   PDF(1316KB) ( 892 )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对转型社会问题的艺术与技术,它不仅使社会治理理念实现了可操作化,而且较好地契合了社会治理社会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客观要求。鉴于社会问题的衍生逻辑遵循一种由外到内,外系统—社会系统—社区系统—家庭系统—个人系统的逐级传导过程。作为治理术的社会工作可以由内到外,防微杜渐,渐次通过人心治理、情感治理、关系治理、社区治理、社会治理预防与消解社会问题。而这样一种治理路径的实施离不社会工作组织的大力培育,也离不开社会工作实践的专业化、精细化和本土化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吴莉娅
    2018 (6):  86-90. 
    摘要 ( 769 )   HTML ( 10 )   PDF(1312KB) ( 677 )  

    培育新乡贤、发挥新乡贤作用成为四化同步、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通过新乡贤示范引领和新乡贤资源有效运用,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新乡贤作用有效发挥面临自上而下推动,陷入行政化困境;内生动力不足,外生依赖性强;经济资源主导,资本逻辑抬头;有效监管不足,存在权威异化倾向等等障碍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认定和新乡贤作用有效发挥必须严格地以“有效提高当地乡村整体社会福利”为前提,明确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因地制宜培育新乡贤资源有效运用环境,增强村庄内生动力,完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提升学习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聂家华, 杨宜丰
    2018 (6):  91-96. 
    摘要 ( 747 )   HTML ( 8 )   PDF(1333KB) ( 814 )  

    学习力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的有机整合。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把提升学习力作为着力点。通过强化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目标引领,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动力;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育学习文化和健全学习约束机制,保持学习毅力;通过学思结合、创新方式方法、搭建学习平台和倡导团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强化学习转化力。最终目标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积极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路径思考
    王希鹏
    2018 (6):  97-103. 
    摘要 ( 796 )   HTML ( 8 )   PDF(1543KB) ( 780 )  

    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立场方向,正确认识形势,确立新的目标任务,坚持“零容忍”立场不动摇。优化反腐败体制机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构建“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完善反腐败长效机制,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约束机制、不想腐的自律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政治建设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马博虎
    2018 (6):  104-108. 
    摘要 ( 801 )   HTML ( 13 )   PDF(1028KB) ( 700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本领是指我们党适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在治国理政上形成的特定执政能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本领是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上生成的。作为新时代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贯穿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本领构成因素中的一条红线,为新时代实现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制度目标、发展目标和价值目标起到了“压舱石”“定盘星”“拱心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