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22, Issue (4): 80-87.

• •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化交往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提升策略

郭倩倩   

  • 收稿日期:2022-04-15 出版日期:2022-08-11 发布日期:2022-10-18
  • 作者简介:郭倩倩,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人的尊严全面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9CKS027)

  • Received:2022-04-15 Online:2022-08-11 Published:2022-10-18

摘要: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主体交往的整体性变革。主体借助数字身份进行自我表达与社交呈现,这种非具身化的交往形式正不断实现人、信息、媒介与社会的“脱域”式融合,以及复合场景的空间转换。同时,这种多向交互、去中心化的交往方式使得公共性的出场样态日益呈现出去空间化和离身对话性的新特点。日益普遍的数字化交往也放大了单体化、私利化、多元化趋向,造成公共生活退化、公共议题失落以及价值共识消解等公共性困境,体现出在现代性自反性的裹挟中还没有摆脱工具理性束缚。数字化交往空间公共性的提升不仅需要主体在交往实践中基于伦理道德的自律以及交往理性的建构,而且也需要技术规则的强力支撑以形成规范意义上的他律,弥合数字媒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积极寻求二者的共融与整合, 通过强化公共议题引导与公共规则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于个人意识、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形塑和谐有序的数字化交往关系。

关键词: 数字化交往, 公共性, 现实困境, 价值理性, 公共规则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