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2017, Issue (4): 68-72.

• 文化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友善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

王前军,唐莉   

  • 收稿日期:2017-05-16 出版日期:2017-08-30 发布日期:2017-08-30
  • 作者简介:王前军,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莉,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基金资助:
    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个体道德能力的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5D04)和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道德能力生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43)的阶段性成果。

  • Received:2017-05-16 Online:2017-08-30 Published:2017-08-30

摘要: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公共性转变,传统社会生活结构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友善正成为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凸显的公共性道德诉求。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纽带,也是维护健康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友善包含善待他人、社会、自然的意义,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友善的价值实现,必须与加强公共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激励体系、培育公民风范和大力弘扬传统友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良好的公共生活,培育良好的公民关系和公共秩序。

关键词: 友善, 公共生活, 公共道德, 公民关系, 友善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