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顾豪迈, 吴玉军. 功能、挑战与策略:大数据时代选择性遗忘作用发挥[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 2(4): 87-94. |
[2] |
杨菊华, 刘轶锋. 论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历史溯源与主要意涵[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 1(2): 67-74. |
[3] |
吴玉军, 顾豪迈. 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历史记忆问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0(3): 69-76. |
[4] |
王前军,唐莉. 友善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1(4): 68-72. |
[5] |
张筱荣, 王习胜. “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4): 52-57. |
[6] |
薛志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域化践行探索—— 以江苏区域文化精神为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4): 58-62. |
[7] |
喻文德.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建设[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1(2): 61-66. |
[8] |
韩震.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6): 74-78. |
[9] |
郭建宁. 论坚持文化主体性与增强价值观自信[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6): 79-82. |
[10] |
莫凡.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6): 83-87. |
[11] |
刘军.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5): 37-41. |
[12] |
李维武. 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轴线[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5): 64-68. |
[13] |
佟斐. 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的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5): 74-78. |
[14] |
梁爱强. 社会冲突理论视域下的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5): 95-98. |
[15] |
徐稳. 文化领导权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 1(4): 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