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5-03 上一期    下一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李君如
    2015 (4):  5-10. 
    摘要 ( 2249 )   PDF(850KB) ( 1543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不仅包括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还包括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等历史任务。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实现民族觉醒、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强盛、祖国统一、国际地位提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标志和转折点。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向复兴之路,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刻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闫志民
    2015 (4):  11-14. 
    摘要 ( 2997 )   PDF(660KB) ( 1117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具有重大重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初步基础,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逐渐走向成熟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向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蒋建农,曹子洋
    2015 (4):  15-23. 
    摘要 ( 2769 )   PDF(1443KB) ( 1431 )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基本遵循、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制胜法宝等四个方面深入全面地阐述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牺牲奋斗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互动发展
    郭春生
    2015 (4):  24-29. 
    摘要 ( 1855 )   PDF(822KB) ( 1108 )  

    法西斯主义是因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而产生的毒瘤,它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死敌。在人类和平的重大威胁面前,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两支力量,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并且和自由主义政党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政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
    袁吉富
    2015 (4):  30-35. 
    摘要 ( 2244 )   PDF(899KB) ( 176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是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基础上,习近平形成了关于当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观。全面深化改革观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对象、内容、目标与实现方式等重大关键性问题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是引导当代中国改革实践全面深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当代中国改革阶段理论的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辩证统一性
    赵付科,季正聚
    2015 (4):  36-40. 
    摘要 ( 1909 )   PDF(802KB) ( 1463 )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压舱石。全面从严治党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具有鲜明的辩证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坚持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辩证统一、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的辩证统一、坚持治标与治本的辩证统一、坚持发扬党内民主与严明党的纪律的辩证统一、坚持攻坚战与持久战的辩证统一等六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张志元,李兆友
    2015 (4):  41-44. 
    摘要 ( 1903 )   PDF(743KB) ( 1374 )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动力存在断档,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重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需要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大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西方金融危机看我国政府金融监管
    杨静
    2015 (4):  45-51. 
    摘要 ( 1925 )   PDF(1141KB) ( 1005 )  
    作为政府调控经济重要手段的金融监管,在实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这一主要目标的同时,还折射出政府施政的主要意图。在当前全球出现过度金融创新的情况下,与西方金融监管相比,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监管行为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今后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除借鉴西方有益经验之外,还要对金融创新所引发的西方金融危机进行深刻反思,摆脱其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清醒认识我国政府金融监管的职责、目的所在,进一步发挥好金融监管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以山西省家庭农场建设为例
    杨峰
    2015 (4):  52-56. 
    摘要 ( 1749 )   PDF(814KB) ( 1044 )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方向。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需要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土地流转中面临众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以山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为样本,从家庭农场建设的视角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进行了新的审视,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建议,包括统筹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土地交易成本;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自主自愿流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论马克思民主观
    侯衍社
    2015 (4):  57-60. 
    摘要 ( 1945 )   PDF(676KB) ( 1409 )  
    马克思民主观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在深入分析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民主的内在矛盾性、阶级性、历史性、本质属性和实现的长期性。马克思民主观具有突出的创新特征,包括广泛性、彻底性、实践性和“去统治性”。马克思民主观不仅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全面超越,而且为新型社会制度提供了理想目标和价值遵循,对于我们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陈朋
    2015 (4):  61-65. 
    摘要 ( 1875 )   PDF(880KB) ( 831 )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时不应忽略地方治理现代化。从实践看,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地方发展倒逼下的必然趋势,但是它也遭遇到了一些困境和挑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单一的治理主体难以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地方发展主义影响和弱化治理;权责失衡导致治理力量碎片化,难以形成治理合力;集体行动困境丛生导致合作行为难以成行。基于此,要通过构建协商型的民主治理结构、坚持分权与合作导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地方治理结构现代化、机制现代化和方法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王忠武
    2015 (4):  66-72. 
    摘要 ( 1686 )   PDF(926KB) ( 93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精髓、灵魂和稳定内核,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性的目标定向、思想主导、行为规范、动力激发和精神支撑作用。它作为整体系统具有导向真、善、美的顶层结构,包容国家、社会、个人的主体结构,兼具理想、规范、目标的功能结构,汇聚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结构以及适应普遍、特殊、个别的空间结构。由此可推导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一体建构原则,就是在顶层结构上真、善、美协同一体建构,在主体结构上国家、社会、公民协同一体建构,在功能结构上理想、规范、目标协同一体建构,在时间结构上过去、现在、未来协同一体建构,在空间结构上普遍、特殊、个别协同一体建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李泽泉
    2015 (4):  73-78. 
    摘要 ( 1874 )   PDF(956KB) ( 1143 )  
    我国当代公民道德规范包括总要求、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总要求、总规范,对各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建设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推进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突出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典型、农民工等几类主体,创新道德教育和实践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视域下诚信价值观的现代意蕴
    金建萍,杨谦
    2015 (4):  79-84. 
    摘要 ( 1753 )   PDF(1062KB) ( 802 )  
    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念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强调个体自律的道德价值,其缠绕着浓重宗法关系的“人格诚信”因缺乏公共性而无法明显衍生出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西方诚信以契约原则为核心,理性主义的“契约诚信”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基本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诚信层面汲取中国传统诚信追求人格完善与道德规范的自律价值,吸纳西方诚信对于政治经济领域的契约信守意义,立足于现代社会更多依赖于理性和法治的运行机制,利用制度力量传递诚信价值导向,赋予诚信现代文明内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转型期社会结构问题对社会矛盾的催生
    吴忠民
    2015 (4):  85-90. 
    摘要 ( 1642 )   PDF(950KB) ( 1036 )  
    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如若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问题,势必会长期持续不断地催生或加重种种社会矛盾:在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当中,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比例及拥有财富方面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催生种种社会矛盾,甚至会引发该共同体严重社会矛盾冲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能否保持着互惠互利的关系,对于转型期的社会矛盾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流动的具体状况对于社会矛盾的具体状况也会产生一定的加重或是缓解的作用。有效缓解社会结构层面的问题,从而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就在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形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拓展社会成员上行及水平流动的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家慈善公益意识研究
    朱光明,李蕾
    2015 (4):  91-96. 
    摘要 ( 1523 )   PDF(1061KB) ( 815 )  
    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全面实施和《慈善事业法》的即将出台,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期。如何通过对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的培育和开发,切实提高企业界参与慈善捐赠的热情和积极性,唤醒先富阶层关爱弱势、维护公平、崇德向善、构筑和谐的自觉与使命感,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直接妨碍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正常形成的制度和环境要素缺失,并就企业家群体慈善公益意识的培育与开发提出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数据治理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单勇
    2015 (4):  97-101. 
    摘要 ( 2128 )   PDF(920KB) ( 1500 )  
    数据治理是以信息化为引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的关键性基础环节。在防控实践中,数据治理面临数据文化未落地生根、缺乏标准化分析模式、数据孤岛问题凸显等困境。对此,在迈入大数据时代的当口,数据治理不仅要向前看,借大数据东风;还要向后看,重视小数据与大数据的联系,从小数据治理传统中汲取智慧。只有向后看,重视小数据,注重基于相关性的风险评估、基于科学实验的量化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分析、基于犯罪数据的防控决策,才能更好地向前看,把握大数据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大数据技术夯实治安防控的文化基础、数据基础、技术基础及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党的纪检领导工作程序化刍议
    黄晓辉,汪亮
    2015 (4):  102-107. 
    摘要 ( 1678 )   PDF(788KB) ( 981 )  
    党的纪检领导工作程序化,是指在党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中,建立起领导工作的程序规范,使领导工作有章可循,按照法定的时限和时序,遵循法定的方式和关系规范有序地进行。党的纪检领导工作程序化必须遵循集体领导、会议决定和分工负责等三项主要原则。党的纪检工作领导决策的基本程序为:提出议题→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制订初案→合法性审查→会议讨论和表决→部署执行→信息反馈→修正完善。党的纪检领导工作程序化,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保证纪检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防范以权谋私,阻断腐败的路径;防范各种干涉,保证案件查处的相对独立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
    周秀红
    2015 (4):  108-112. 
    摘要 ( 3754 )   PDF(914KB) ( 1146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关乎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系统阐述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什么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和共产党人怎样坚定理想信念,其中突出体现了共产党人作为个人和政党两个主线。就个人而言,共产党人树立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强化自我修炼、自我塑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至关重要;就政党而言,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强化明规矩,破除潜规则,以正压邪,让一切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才能使党的肌体永远充满活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