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6-03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夏春涛
    2016 (3):  5-8. 
    摘要 ( 1895 )   PDF(1408KB) ( 1341 )  
    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是一个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历程,其最核心的问题是由谁来领导、走什么路。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探索、奋斗、创造、积累,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党的领导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体的:在党的领导下,必然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理论、价值和实践——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庞跃辉
    2016 (3):  13-17. 
    摘要 ( 1727 )   PDF(658KB) ( 757 )  
    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主动顺应民心期盼,强化宗旨服务意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形成了具有丰厚意蕴的重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在理论向度上,集中体现在民众为基、民众为先、民众为力的认识视角和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理性认识;在价值向度上,集中体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和意义的高度认识,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在实践向度上,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集中体现为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成效。科学认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有利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精深内涵,增强人民利益至上意识,着实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调:从发展理念到方法论创新
    田鹏颖
    2016 (3):  18-23. 
    摘要 ( 1389 )   PDF(896KB) ( 574 )  
    协调发展着眼于解决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协调发展展现社会工程新思维,蕴含着价值指向、布局转向、战略方向和问题导向,在引领我国“十三五”乃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协调发展需要社会工程顶层设计,包括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发展补齐短板、新“四化”同步推进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共同发展。作为社会工程方法论,协调发展蕴含着社会设计、社会反思、社会评价的方法论,成为引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基本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思考
    任保平,郭晗
    2016 (3):  24-29. 
    摘要 ( 1319 )   PDF(842KB) ( 869 )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处于核心位置。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包括创新驱动转方式、创新驱动调结构、创新驱动绿色化。创新驱动转方式要遵循经济规律,不仅要关注增长数量,更要关注增长质量。创新驱动调结构要前瞻性地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和提升,实现服务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化,要通过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升级驱动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产学研用一体制造业创新网络构建
    杨丽花,马相东
    2016 (3):  30-35. 
    摘要 ( 1628 )   PDF(887KB) ( 916 )  
    “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新命题。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原理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网络的作用机理,借鉴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创建经验,可以从三大方面构建中国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一是通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大财政资助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挥政府的统领、支持和激励作用;二是通过深化大中小企业紧密合作、加大企业自身研发投资力度、深化上中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三是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产学研用”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学研机构的组织牵头和技术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园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
    蒋海军
    2016 (3):  36-41. 
    摘要 ( 1062 )   PDF(1002KB) ( 779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园区在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建立科技园区推动型联接的跨区域创新网络理论模型(CRINSP),来深入探讨科技园区推动跨区域创新合作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价。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动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依据CRINSP原理,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动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政策与重点举措,包括推动建立京津冀创新联盟,促进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合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健全创新网络运行机制,加快提高协同创新效应;优化外部支撑环境,共促软硬件条件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平等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
    吴玉军
    2016 (3):  42-46. 
    摘要 ( 1466 )   PDF(780KB) ( 677 )  
    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人人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过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社会主义是追求平等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在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平等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人们实质平等的实现。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建设,使每个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进步逻辑中的共产主义
    龚培河,万丽华
    2016 (3):  47-51. 
    摘要 ( 1489 )   PDF(752KB) ( 523 )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境中,共产主义既是实践活动可确定的目标(取代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也是历史进步的理想社会发展状态(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从当前对历史发展的认识限度上看,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处在必然王国的逻辑终点与自由王国逻辑起点的交汇点上:作为自由王国的逻辑起点,它具有理想性,不具备直接实现的逻辑规定性;作为必然王国的逻辑终点,它具有现实性,虽然它与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之间有一个未知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在逻辑上可以通过事实层面上的历史持续不断进步而无限接近它。共产主义确定为历史终点的现实意义不在于把共产主义作为历史进步的最终结果,而在于我们在历史起点上通过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它的过程中来证明它的在场。当前的这个历史起点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道德建设
    双传学
    2016 (3):  52-57. 
    摘要 ( 1374 )   PDF(894KB) ( 526 )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为“陌生人社会”所替代,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内涵和边界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公共场域不断拓展,公共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良好的公共生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构件和重要特征,它需要公共道德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当代中国公共生活的巨大变局,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完善公共道德建构逻辑,把加强公共道德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一项“筑基”工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值共识及其形成路径探析
    宋小红
    2016 (3):  64-69. 
    摘要 ( 1838 )   PDF(934KB) ( 849 )  
    价值共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实践具有驱动、规范和导向作用。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腐败现象、社会价值多元多样以及一些错误社会思潮流行泛滥、网络不良信息等问题的存在,均对社会价值共识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和冲击。基于此,应立足现实,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凝聚社会共同价值,增进社会价值共识,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念,形成一元主导下的多元价值共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增进大众利益共享;积极关注、及时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澄清是非;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唱响主旋律;等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龚维斌
    2016 (3):  70-75. 
    摘要 ( 1478 )   PDF(894KB) ( 735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秩序建构模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并由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管理逐渐走向现代意义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治理理念创新: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立足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和重视源头治理;二是社会治理主体扩大:党政主导、多元参与和发展社会组织;三是社会治理方式改革:运用法治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四是社会治理重心调整:重视网络社会治理、重视城市社会治理、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和重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能力建设与社会组织统战工作
    侯小伏
    2016 (3):  76-80. 
    摘要 ( 1546 )   PDF(790KB) ( 549 )  
    社会组织经济基础和利益追求日益独立的发展趋势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新的课题。作为调整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导引机制的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找准着力点。从“国家能力”视角看,社会组织统一战线,要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提升对社会组织的统领能力和认证能力;求同存异,加强政治引领,提高对社会组织的濡化能力;以服务的感召力和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力,弥补统战工作强制能力和规制能力的不足;建立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发现、挑选、培养、评价、使用制度,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吸纳能力;推进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建设,协调不同群体和不同集团的利益,增强对社会组织的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 基于府际关系理论视角
    郭施宏,齐晔
    2016 (3):  81-85. 
    摘要 ( 1389 )   PDF(802KB) ( 976 )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属地治理模式遭遇瓶颈,跨域大气污染的府际协同治理势在必行。京津冀区域应围绕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形成伙伴型的横向府际关系,并通过权力让渡和移交,更好地发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组织的作用,使其能独立高效地开展区内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伙伴关系的构建、府际利益的协调、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治理信息的共享以构建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消费模式构建及政府干预策略
    陈凯
    2016 (3):  86-91. 
    摘要 ( 1253 )   PDF(970KB) ( 668 )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阐明绿色消费内涵、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观念、消费内容、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四要素构建了绿色消费模式,分析了各要素之间关系。在分析绿色消费模式构建过程市场失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政府对于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的责任及干预策略,即培育绿色消费的社会风气,鼓励创新规范认证标准以提升绿色产品质量,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发挥表率作用,为绿色模式提供长效保证机制,精准扶贫推动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谈学习党章
    陈自才
    2016 (3):  92-98. 
    摘要 ( 1432 )   PDF(1029KB) ( 628 )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总规矩和总遵循。开展党章学习教育,不只是着眼于理论的逻辑必然和历史的经验启示,更是着眼于现实的客观需要。学习党章,必须明确学习的文本体系、知识体系、信仰体系和规范体系。要增强学习党章的成效,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创新方式方法;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学,循序渐进学;必须领导干部带头学,以上率下;必须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郭绍均,王学俭
    2016 (3):  99-105. 
    摘要 ( 2116 )   PDF(995KB) ( 827 )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廓清其思想内涵,必须甄别其现实诉求,必须厘定其重要路径。从思想内涵来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严格党的纪律的内在蕴意,在党的纪律体系中最为基础,必须无例外地严格执行,必须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从现实诉求来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纪律规矩的新课题、党的事业的新使命,都亟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重要路径来看,要把一以贯之的始终严明与不同阶段的具体落实相结合,要把总揽全局的系统构建与突出重点的整体推进相结合,要把持之以恒的思想建党与科学配套的制度治党相结合,要把形式多样的纪律教育与认真严格的惩罚治理相结合,要把巩固党委的主体责任与加强纪委的监督责任相结合,要把坚持不变的根本宗旨与不断弘扬的优良作风相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纪律教育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韩云霄,王树荫
    2016 (3):  106-111. 
    摘要 ( 1830 )   PDF(985KB) ( 1195 )  
    加强党内纪律教育,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条件,也是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可靠保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广泛开展纪律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建立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集中统一;健全党委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纪律教育,统一了全党思想,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保证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于当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即加强理论灌输,增强纪律意识,养成纪律自觉;严明党的纪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