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11 上一期    下一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发展探析
    李德顺,孙美堂
    2013 (6):  5-11. 
    摘要 ( 3211 )   PDF(6253KB) ( 1128 )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与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基和当代确立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及“两个尺度”,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关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审美、社会文化理想的论述,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党性和阶级性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同样具有经典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其价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批判反思与倡导“人道主义”两大方面。毛泽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则重新阐释了利益、富强与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关系。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再认识
    李海青
    2013 (6):  12-17. 
    摘要 ( 2546 )   PDF(5142KB) ( 988 )  
    立足于当今时代,结合历史与现实,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再认识。这种再认识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内在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功能论”,主要从社会主义应具有的功能,即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把握社会主义的深层规定性;在社会主义外在形态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实现路径问题上,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逻辑,新社会因素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产生,将经过一个相对和平而漫长的自发过程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则呈现为一个从现有前提和条件出发的自觉而现实的运动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旗帜和方向——与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赵月枝教授的对话
    张保权,赵月枝
    2013 (6):  18-21. 
    摘要 ( 2643 )   PDF(4070KB) ( 905 )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标准,而且是矫正资本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国家和社会建设事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辩证法的和谐诉求与当代人的生存方式
    吕翠微
    2013 (6):  22-26. 
    摘要 ( 2242 )   PDF(4598KB) ( 837 )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为人自身发展历程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划分,当今时代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现代的科技文明、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异化状态。而当代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则应彰显辩证法内蕴的和谐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石仲泉
    2013 (6):  27-31. 
    摘要 ( 2290 )   PDF(4570KB) ( 1147 )  

    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历史基础。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起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对人民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起了决定性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对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他的晚年错误应客观地、理性地看待,全面地、历史地评价他的功过,科学地认识他的晚年错误对民族复兴的影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肩负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托,持续接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雷云
    2013 (6):  32-37. 
    摘要 ( 2394 )   PDF(5004KB) ( 1129 )  

    正确认识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要肯定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始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助于客观辩证地看待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坚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也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科学性、独创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泽东关于世界观转变的五个命题
    刘建军
    2013 (6):  38-42. 
    摘要 ( 2307 )   PDF(4455KB) ( 756 )  

    毛泽东关于世界观转变的重要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此后的一些讲话中作了集中的阐述。本文根据毛泽东的直接论述,概括提炼出了五个理论命题。尽管这些命题是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它们超出了这一问题的范畴而具有一般的思想理论价值,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泽东的权力观
    陈志刚
    2013 (6):  43-49. 
    摘要 ( 2424 )   PDF(6415KB) ( 792 )  

    毛泽东权力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权力观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从最初的民本主义转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权力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坚持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这是毛泽东权力观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毛泽东对防治权力腐败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辛的探索。深入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燕继荣
    2013 (6):  50-54. 
    摘要 ( 2562 )   PDF(4718KB) ( 1053 )  
    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和新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本届政府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等措施。中国政府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领导人有坚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未来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建立有限的政府,让市场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蕴涵
    王晓敏
    2013 (6):  62-65. 
    摘要 ( 1949 )   PDF(3516KB) ( 854 )  
    坚定道路自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在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问题上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需要全面把握道路自信的内涵。明辨自信的来源和基础,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基本前提;凝聚和增进内外共识,是坚定道路自信的重要基础;增强政治发展道路的可持续性,是坚定道路自信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镇人大制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向
    王玲,申恒胜
    2013 (6):  66-70. 
    摘要 ( 2386 )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在现实运作中面临着地位之虚、结构之困、履职之限、监督之难等困境。其中,党政权力体系的制约是导致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乡镇人大制度改革不仅仅涉及到乡镇人大自身的改革,更牵涉到乡镇党委、政府与人大三者之间职权范围与责任的重新厘定与划分。在实践中,以宪法与法律为基础,理顺权力关系,界定权力边界,使乡镇人大真正建立起与其法定地位相符合的一整套制度与权威,是其改革的基本路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赖德胜
    2013 (6):  71-72. 
    摘要 ( 2340 )   PDF(1905KB) ( 819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探析
    戴双兴
    2013 (6):  73-77. 
    摘要 ( 2742 )   PDF(4594KB) ( 1246 )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土地在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传统城镇化融资采用的是“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模式,这一模式是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强烈、地方政府又无举债权情况下的产物,不仅导致了普遍的地方政府短期行为,而且还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陡增。本文提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融资模式,推进土地财政向物业税转变、城投债向市政债转变,建立“物业税+市政债”的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
    曹广伟,宋利朝
    2013 (6):  78-82. 
    摘要 ( 2500 )   PDF(4946KB) ( 1015 )  
    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的一场“制度革命”,意在通过制度创新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促进投资贸易的便利化,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金融开放、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道路选择
    李凯林,郝玥
    2013 (6):  83-86. 
    摘要 ( 2258 )   PDF(3513KB) ( 825 )  
    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过程在各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不同特点。比较而言,农民市民化过程的相同点是都伴随着对农民的某种超经济强制,不同点是实现形式、有序性、代价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农民市民化曾经历过剥夺农民和剧烈的社会动荡阶段;中国的农民市民化结合自己的国情,发挥后发优势,具有强制积累和有序推进的特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农民市民化的历史性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工市民化:向度与力度——基于对城市文化中心主义倾向的反思
    江立华,谷玉良
    2013 (6):  87-92. 
    摘要 ( 1964 )   PDF(5686KB) ( 912 )  
    当前农民工研究中普遍存在城市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缺乏对不同类型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需求的区别分析,在农民工研究中有意无意地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当做理论预设和潜在假设前提,导致部分农民工“被市民化”;其次,在农民工研究中存在关于融入与融合的争论,即农民工文化融合的单向论与双向论之争;再次,没有区分不同类型农民工具体多样的需求维度、力度与向度。要破解这一路径须持系统性的研究观,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及其具体的市民化意愿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变动考察——政治资源配置的维度
    陈文新
    2013 (6):  93-97. 
    摘要 ( 2183 )   PDF(4656KB) ( 1146 )  
    社会阶层间政治资源的配置会形成两种基本格局:累积性不平等和分散性不平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间政治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的变化: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政治资源配置的分散性不平等,二是90年代以后累积性不平等趋势日益明显。当前,政治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更为合理地配置政治资源,改变资源配置累积性的趋势,以避免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全面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
    周志成,刘福军
    2013 (6):  105-116. 
    摘要 ( 2956 )   PDF(4694KB) ( 1543 )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有效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传家宝。群众路线在实质上是党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生命线。自觉全面地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在理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决策上走科学化民主化的道路,在实践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在执行上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不能划清党的群众路线与封建主义民本思想、资本主义民主观念、小团体主义以及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