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导航切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编 辑 部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在线投稿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11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特色主义理论
Sele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大优势
辛向阳
2013 (
5
): 5-9.
摘要
(
1696
)
PDF
(4477KB) (
89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一道路具有的四大优势是我们解决今后面临的各种风险与考验的根本所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优势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指明了方向,人民创造历史的优势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提供了勃勃生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提供了强大动力,倡导平等而不是输出模式的优势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夯实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础
庞仁芝,丁耀
2013 (
5
): 10-16.
摘要
(
1213
)
PDF
(6710KB) (
82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同时,也多次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及相关问题。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必须以文化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夯实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历史必然性的实现方式与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龚培河,姜悠悠
2013 (
5
): 17-21.
摘要
(
1353
)
PDF
(4529KB) (
778
)
历史唯物主义存在“长于评史、短于论事”的现象,难以实现与史学直接对话,关键是要考察历史必然性在现实社会中的贯彻方式。历史必然性应该在现实社会发展的背后坚定不移贯穿下去,但现实如何具体贯彻,则取决于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植根于现实社会环境、反映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实践必然性的把握和贯彻程度。因此,历史具体呈现什么面貌,不能直接归结为历史规律的客观支配作用,在现实意义上,人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历史必然性过程中,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就是来自于党和人民对这两次实践必然性的成功承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述要
张利萍,邸敏学
2013 (
5
): 22-26.
摘要
(
1224
)
PDF
(4353KB) (
728
)
从逻辑与现实两个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体现在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基础、以劳资两利思想为原则、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以“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为载体的四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不仅需要进一步总结、概括,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黄琨
2013 (
5
): 27-31.
摘要
(
1517
)
PDF
(4430KB) (
1804
)
孙中山反对采取激烈的革命政策,他认为依据中国的国情和西方已见成效的合法运动,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平和的而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他之所以反对暴力革命,还有对自己的支持者不得不作出妥协的原因,因为即便是他认为“简单易行”的平均地权,甫提出时便遭到部分革命党人的反对,遑论更为激进的主张。孙中山将社会主义看作是“防弊之策”,可以预防将来的由于贫富悬隔而引起的社会革命,但他认为中国的贫富分化尚不严重,与西方相比处于“受病不深”的状态,所以“不必全法欧美之激烈对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
Select
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党宣言》
陶文昭
2013 (
5
): 32-37.
摘要
(
980
)
PDF
(5453KB) (
806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不断回眸《宣言》,不仅先后写了7篇序言,另外还在120多篇文章和书信中涉及《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坚持《宣言》的基本原理,以《宣言》为政治准绳,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并以此为标杆回击各种机会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充实和发挥,对《宣言》的个别地方作了修改,既坚持了基本原则,又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马克思历史主义论域中的人权观
丁泽勤
2013 (
5
): 38-42.
摘要
(
1013
)
PDF
(4509KB) (
648
)
黑格尔与马克思在人权问题上都恪守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黑格尔在承认人的本性自由的基础上,反对抽象的自然权利论,强调自由实现的历史性,但又试图以伦理国家来统摄市民社会。马克思对黑格尔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主义作了内容上的“倒置”,开始从物质生活出发来寻找自由人权的发源地并说明其历史发展,以此展开了对自由主义人权法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立体结合式的批判,从而在把人权理解为一种历史性存在的同时,揭示了人权的现实基础及其特殊性,即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一特定的生存方式中体现为资本自由、平等地剥夺劳动的特权。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特殊的”、“历史的权利”,必须发展为“普遍的”、“人的权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马列主义群众观论析
孟宪平
2013 (
5
): 43-49.
摘要
(
1346
)
PDF
(6154KB) (
862
)
马列主义群众观包括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群众动力观、群众利益观、群众发展观等方面。群众历史观的实质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实践观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群众动力观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合力论,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色调,人民群众的未来发展是马列主义群众观的终极关怀,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
夏文斌
2013 (
5
): 50-54.
摘要
(
1259
)
PDF
(4206KB) (
735
)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把握生态文明,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化对生态文明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理解。生态文明的提出,进一步厘清了人、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本质目标,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提供了新的制度伦理载体。从当代生态变化的新趋势出发,需要我们从生态规划、实践、目标等方面不断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当代人类精神世界的嬗变与生态化生存
路日亮
2013 (
5
): 55-59.
摘要
(
1203
)
PDF
(4206KB) (
859
)
人的精神世界是指意识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总和,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人的精神世界也不断发生变化。人的精神世界集中体现在人的理性上。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和经济理性成为主导人们生产、生活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方式在推动人类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20世纪中叶,人类生态觉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态理性思维模式的建立,生态理性具有整体性、和谐性、可持续性等特点。不同文明形态具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了自然生存方式、农耕生存方式、技术生存方式和生态化生存方式。生态化生存与生态文明相配套,是当代人类的理性选择,生态化生存集中体现在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态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Select
社会共享机制初探
魏波
2013 (
5
): 60-65.
摘要
(
1198
)
PDF
(5777KB) (
1082
)
中国改革发展的初始条件发生了变化,追求“共享”成为普遍诉求。从现实看,资本对社会的渗透、权力对资源的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占”价值观构成了阻碍共享的系统机制。社会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其本质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准的共享。实现共享需要在机会与财富共享中实现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在权力共享中推动公民参与并奠定社会稳定之基,在价值观共享中构筑社会团结之魂,在知识共享中确立机会平等的起点。培育共享机制是制度创新的过程,精英阶层与大众需要认识彼此利益相关的事实,在互动合作中走出困境、创造共享价值,民主则是建立社会共享机制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论我国宗教事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何虎生,濮灵
2013 (
5
): 66-71.
摘要
(
1224
)
PDF
(5865KB) (
694
)
宗教事务管理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事务管理新体制。为适应以社会体制转轨、社会类型转变、社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系统性社会转型,理应形成依法管理为主体、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为辅翼的宗教事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制度的正义功能及其实现
张钦朋
2013 (
5
): 72-76.
摘要
(
1247
)
PDF
(4826KB) (
679
)
制度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和互动关系的一系列规则结构。正义是人类公共生活的价值诉求。公共生活离不开正义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制度的正义功能主要体现在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和约束功能三个方面。制度正义功能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适宜的制度环境是制度正义功能实现的外部性条件,制度设计和运行兼顾伦理和理性是制度正义功能实现的内在规定性条件,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制度规则是制度正义功能实现的社会主体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Select
面向人类社会的理想规范——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韩震
2013 (
5
): 77-80.
摘要
(
1435
)
PDF
(3652KB) (
1492
)
价值观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行动的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互映照;也必须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反映社会制度先进性上确立制高点;还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也要认真寻找正确表达我们价值理念的话语形式,在能够打动群众心扉的表现形态上下功夫;归根结底,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寇东亮
2013 (
5
): 81-85.
摘要
(
1152
)
PDF
(4758KB) (
698
)
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着三个较为突出的方法论偏颇,即从原则出发、纯粹的思辨和立足“哲学家的世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坚持“从现实出发”,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前提;进行“科学的抽象”,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一般方法论要求;立足“群众的世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根本方法论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启蒙精神的现代维度
陈文旭
2013 (
5
): 86-89.
摘要
(
1154
)
PDF
(3595KB) (
861
)
启蒙精神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可归结为它的理性主义启蒙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的开启上。启蒙精神的本质在于批判性,作为一种弘扬理性、开启民智、讴歌人性、崇尚自由的思想正能量,在现时代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需要重视启蒙精神的思想精髓,以启蒙精神为镜,去观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重建属于自己的启蒙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齐勇锋,吴莉
2013 (
5
): 90-96.
摘要
(
1082
)
PDF
(6392KB) (
746
)
在文化强国战略框架下,加快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特色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本文考察了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特点、发展现状,梳理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探讨其原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Select
人学视野中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
丰子义
2013 (
5
): 97-99.
摘要
(
1073
)
PDF
(2726KB) (
845
)
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管理的理念、制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通力合作,但首要的前提是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要创新管理理念,重要的是对管理给予人学的观照。从人学的视角看,在社会管理理念问题上,需要明确和处理好这样几对关系:一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二是社会管理的目的与手段;三是社会管理的权利与责任;四是社会的管理与治理;五是管理与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变迁——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唐忠新
2013 (
5
): 100-104.
摘要
(
1360
)
PDF
(4586KB) (
955
)
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结构开始形成的主要表现:基层社会地域性党政组织的主导功能进一步凸显,居民委员会的地位作用明显上升,基层社团的参与功能开始显现,业主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开始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本文还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了治理主体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为地域性党政组织的主导地位和功能进一步巩固,但职责膨胀矛盾将逐步缓解;基层社会群众性自治将持续发展,并且逐步形成居民自治、业主自治、社团自治互联互动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思考
高宏伟
2013 (
5
): 105-108.
摘要
(
1179
)
PDF
(3692KB) (
978
)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面临着低保基金筹集不足、低保对象认定困难、低保基金管理和运行监督乏力,低保制度未能有效实现“应保尽保”等问题。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低保基金的投入、完善农村低保保障对象的甄别和退出制度、加强对低保制度运行的监管、加快低保法制建设步伐,是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资讯
Select
政治学视角下社区党建理论问题评析
张超
2013 (
5
): 109-116.
摘要
(
1226
)
PDF
(3914KB) (
1025
)
城市社区是体制转型背景下生成的新社会空间和公共领域。在新的历史语境和各种挑战下,社区党建如何进行,这既是中国政治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实践问题,又是政治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据此,本文在政治学的视角下回顾和梳理了社区党建研究中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议题,展示其中的论述逻辑,评析其优长及不足。总体而言,社区党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推进的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