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11 上一期    下一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文化强国的建构逻辑
    邹广文, 李晓白
    2023 (3):  5-13. 
    摘要 ( 292 )   HTML ( 49 )   PDF(1716KB) ( 338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推进,彰显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民族底色、人民情怀、辩证思维、历史使命与世界视野。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凝聚文化价值引领力、文化传承保护力、文化民生保障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创造力和文化对外影响力,将文化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国家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飞跃,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神聚魂、引航定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杨菊华
    2023 (3):  14-26. 
    摘要 ( 327 )   HTML ( 29 )   PDF(2479KB) ( 333 )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且也是老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机遇和挑战两个层面,从人口、经济和文化现代化三个维度,检视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探求化老龄化的现代化挑战为机遇、化老龄化的现代化机遇为现实的可能路径。结果发现,数量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一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向新时代,他们庞大的数量、持续改善的资本禀赋、强大的(非)生产性潜力,有助于形成“长寿红利”、替补渐行消失的“人口红利”。同时,老龄化与少子化、高龄化、失能化的叠加,也会给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精准研判人口老龄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年龄友好、人人共享”的社会,撬动激活老龄人口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价值,推动老龄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当代人口控制政策形成、强化和调整历程分析
    王跃生
    2023 (3):  27-40. 
    摘要 ( 227 )   HTML ( 9 )   PDF(2356KB) ( 123 )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以降低生育水平为要求、以提供和实施避孕节育措施为手段的政策体系。该政策初步形成于1962年(推行于城市和农村人口稠密区),对城市居民生育行为由多育向少育转变有积极引导作用;全面实施于1973年,以晚婚、最多生育二孩和间隔四年为要求,对民众特别是农民的传统生育行为有极大矫正作用,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强化于1980年,以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为标志(农村实行的则是一胎半政策)。这一政策将国家人口控制目标放在首位,城乡生育率在短期内降至更替水平及以下,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新一代青年人婚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改变,晚婚、内生性少育成为主导。有鉴于此,二孩生育限制逐渐放开,进而放开三孩生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社会建设路径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
    范和生, 武政宇
    2023 (3):  41-51. 
    摘要 ( 151 )   HTML ( 12 )   PDF(2041KB) ( 141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居于主体和核心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乡村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愈发凸显,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社会建设路径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亦持续显现,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内卷化”、公共服务“碎片化”、思想文化“离散化”、生态环境“低质化”、社会治理“悬浮化”,给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带来严峻考验。通过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思想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探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社会建设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对接与联动
    刘斌, 刘一鸣
    2023 (3):  52-61. 
    摘要 ( 162 )   HTML ( 12 )   PDF(2256KB) ( 184 )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步入10周年,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是推动未来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路径。当前,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在议题上更趋向于边境内条款,在地理和成员范围上趋向于区域规则和诸边谈判,在内容上趋向于“单一条款”,在特征上“高标准”和“差异化”双轨并存;未来,产业政策、数字贸易和环境问题等议题将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重点。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学习和制度对标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依然存在学习对象不明确、对标程度偏低、联动性不足等问题。为加快我国制度型开放的步伐,在战略定位上,坚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既要在“公平”议题上对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进行“先行先试”,也要在“发展”议题上推出中国规则范式。在具体措施上,应主动对标国际主流规则范式,推动自贸实验区高水平与差异化发展,加强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和联动作用,引领规则的对外输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空间格局承载新发展格局:流动、集聚、均衡
    苏红键
    2023 (3):  62-70. 
    摘要 ( 119 )   HTML ( 4 )   PDF(1772KB) ( 7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以新空间格局承载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流动、集聚、均衡的统一的空间经济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构建新空间格局的基础和导向。流动方面,国内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快速提升,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户籍和土地制度等影响制约;集聚方面,伴随快速城镇化、超大特大城市快速增长、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城乡地区之间呈现不平衡发展特征;均衡方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地区收敛态势趋稳,城乡地区之间福祉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基于三个维度的关系和基础特征,提出“高效流动、包容集聚、优质均衡”的以新空间格局承载新发展格局的导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绿色生产驱动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TAM-SLA理论框架
    陈凯, 朱伟丽
    2023 (3):  71-79. 
    摘要 ( 116 )   HTML ( 5 )   PDF(1794KB) ( 106 )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碳减排压力明显、粮食安全遭受威胁等背景下,促进农户绿色生产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产粮大县农户的调研发现,由于绿色生产生计资本匮乏、规制政策不完善导致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出现背离现象,绿色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高。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SLA),剖析了生计资本、政府规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农户绿色生产生计策略转型和生计结果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长效驱动机制,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促进农户绿色生产的本土化规制政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面与提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特征研究
    高秋明, 廖藏宜
    2023 (3):  80-89. 
    摘要 ( 141 )   HTML ( 3 )   PDF(1730KB) ( 105 )  

    推进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医养结合由扩面转向重视质量提升。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扩面和提质两个维度,考察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特征。以某大型城市的全部171家乡镇基层医疗机构为样本,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扩面方面,当前医养结合参与受到政策引导,医疗市场竞争所导致的“被动”扩面也存在。在提质方面,医疗机构的公立属性是提升融合深度的显著因素;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诊疗开展不足,以门诊为重心的业务结构有推动作用;康复、老年病、中医等基层专科建设与医养结合相辅相成,但具体作用程度不一。结果提示:需要改变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重点,从简单参与转向机构转型;需要关注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深度;需要扩大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诊疗,并将其与互联网诊疗等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设立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养老专科建设支持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化进程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赵淑梅
    2023 (3):  90-97. 
    摘要 ( 199 )   HTML ( 20 )   PDF(1547KB) ( 87 )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建在社会各领域的战斗堡垒,也是落实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命运的最后一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具备更强的保证落实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系统决策和创新发展的能力、组织群众和整合社会的能力、自我革新和内部管理的能力。为适应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结合自身功能定位与形态特点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关键是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主要路径包括四个方面:一要以使命任务为指引提升党员队伍和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质量;二要根据功能定位明确核心任务和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三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四要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区域化党建的提质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伟大建党精神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
    陈明凡, 李金玲
    2023 (3):  98-105. 
    摘要 ( 132 )   HTML ( 8 )   PDF(1593KB) ( 94 )  

    政党精神与政党形象具有高度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天然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伟大建党精神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生发于其丰富内涵、鲜明特质、内在逻辑和依托载体之中,具体表现为政党形象独特标识的建构功能、政党形象基本属性的彰显功能、政党形象评价标准的厘清功能、政党形象建构资源的丰富功能。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既有益于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也有助于厚实政党形象的学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人信息认定标准的适用困境与出路—— 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解释路径
    张婷
    2023 (3):  106-114. 
    摘要 ( 127 )   HTML ( 6 )   PDF(1762KB) ( 161 )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核心落脚点之一“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息的有效利用事关数据要素价值激活和数字经济红利释放双重目标的实现。个人信息是建构个人信息相关制度措施的基石概念,明确其规范构造是确保个人信息法律治理体系有序融贯的基本前提。这一法律概念解构所面临的“识别性要件失效风险”和“匿名化规则不确定性”等困境,给现行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法律规范的实效化带来了明显的梗阻感。对此,可以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在分析个人信息概念的功能定位和匿名化技术的风险本质的基础上,将“场景化+动态化”风险控制理念合理嵌入个人信息概念认定之中,进而建立“双化协同+三维一体”的个人信息概念评价体系,以弥合技术发展不确定性和法律规范稳定性之间的张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