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11 上一期    下一期
    主题论坛·中国梦
    十八大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石仲泉
    2013 (3):  5-11. 
    摘要 ( 2103 )  
    十八大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是对十八大思想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中国梦”的辩证逻辑
    李君如
    2013 (3):  12-15. 
    摘要 ( 2178 )  
    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实现这一梦想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辩证关系。“中国梦”的提出,本身就是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为了脚踏实地地走向未来;实现“中国梦”与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梦”与中国软实力
    艾四林
    2013 (3):  16-18. 
    摘要 ( 2249 )  
    “中国梦”内在的文化和价值凸显其强大的软实力。“中国梦”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独特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人民幸福是“中国梦”之根本;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则是“中国梦”内在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民主体性:“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
    原魁社
    2013 (3):  19-22. 
    摘要 ( 2561 )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人民通过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彰显自己在“中国梦”中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人民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理所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只有从人民主体的利益出发选择评价标准,才能顺利推动“中国梦”的实践进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论争及其评析
    孙武安
    2013 (3):  23-27. 
    摘要 ( 224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激烈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争论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导致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命名方法的混合使用,直接原因是以“包括”或“不包括”的切割性措辞界定二者的关系;本文认为,两大理论成果辩证统一,既有包含和联系,又有发展和区别,第二大成果只能在第一大成果的“母体”中孕育,“继承和发展”仍然是对二者关系最恰当的描述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三维向度
    李国兴, 魏成芳
    2013 (3):  28-30. 
    摘要 ( 202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特殊性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及其中国化为哲学基础;以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化为文化基础;以当代中国社会生态理性及其大众化为社会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觉,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深深地扎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张宁
    2013 (3):  31-34. 
    摘要 ( 2152 )  
    政治体制改革牵涉的利益错综复杂,要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胆量。邓小平着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他身体力行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区分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指出了我国具体政治制度中的许多弊端,并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八大对新时期反腐倡廉的系统部署与思考
    蒯正明
    2013 (3):  35-41. 
    摘要 ( 1985 )  
    十八大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作了系统的部署,表现为:在道路选择上,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政治文化上,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强调要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在政治行为上,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此外,还强调了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解析与应对
    鲁世巍
    2013 (3):  42-47. 
    摘要 ( 2412 )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至今,呈现出从弱向强、从虚向实、从简向繁、由体系外向体系内、从西方炒作向多元转变等特点。“中国威胁论”的兴起客观上有中国发展的因素,但主因归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误读和主观猜忌。中国应坦然面对“中国威胁论”,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解疑释惑,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民意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主要矛盾论断转变的原因分析
    冯务中, 郭玮
    2013 (3):  48-52. 
    摘要 ( 4572 )  
    中共八大决议认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这一论断,八大二次会议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两个阶级的矛盾”、“两条道路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转变始终围绕“向自然界开战”与“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这两对范畴进行。前者转变的逻辑可能性是对“向自然界开战”与“阶级矛盾”关系认识的不清晰,现实可能性是对国内外一系列政治事件原因的判断;后者转变的逻辑可能性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与“阶级矛盾”三个范畴之间的模糊关系,现实可能性是对整风运动中“右派进攻”的严重估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吴桂韩
    2013 (3):  53-57. 
    摘要 ( 2714 )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要真正培育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从理论逻辑上讲,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沿着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根本方向来努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以促进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有机统一为根本原则;从实践路径来讲,必须把握价值观的传播、接受与形成规律,使现实经济政治状况、党风政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常态化、大众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学理诉求
    刘爱军, 董芳芳
    2013 (3):  58-62. 
    摘要 ( 2281 )  
    漠视学理诉求,是目前学术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问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思想局限。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绝不仅仅是通俗化、具象化、生活化的问题,理论的彻底性和发展性显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彻底的理论”要求这种价值体系应当抓住事物的根本并满足人们的需要,“发展的理论”体现的则是它的与时俱进的品格。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这两个学理诉求,需要将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神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产生的时代问题作为基本的落脚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媒介时代法治文化培育的困境与出路
    蒋芝英
    2013 (3):  63-65. 
    摘要 ( 1965 )  
    新媒介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为加速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传媒市场化与公共性要求之间的冲突、网络行为失范、网络舆论中非理性道德诉求与司法理性、独立性之间的冲突等又使得法治文化的培育面临困境。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构建新媒介“公共性”、培育媒介公民、建设健康的网络传播文化以及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司法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中国的人口转变与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
    张翼
    2013 (3):  66-70. 
    摘要 ( 2322 )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保护到支持:中国失地农民政策的转型
    隗苗苗, 张汝立
    2013 (3):  71-76. 
    摘要 ( 2004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失地农民政策的安置思路、政策目标、管理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均体现了由收入保护向发展支持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失地农民政策的转型过程,指出了这一转型在保障失地农民的收入、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排斥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黄佳豪
    2013 (3):  77-81. 
    摘要 ( 1952 )  
    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本文试图从社会排斥理论的视角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福利和空间等多重困境,并从功能性排斥与结构性排斥的路径分析其运作机制,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成功完成“半市民化”演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严明纪律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前提
    梁柱
    2013 (3):  82-87. 
    摘要 ( 2064 )  
    严明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武器。党的纪律,是包括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党的纪律的统一体。党的纪律的特点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纪律;纪律与自由、集中与民主、党性与个性的统一;每个党员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当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强调严明纪律、从严治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滕明政
    2013 (3):  88-91. 
    摘要 ( 2414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集中回应和系统思考,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的行动指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基层党群关系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唐晓清
    2013 (3):  92-95. 
    摘要 ( 2156 )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其中农村基层党群关系存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影响农村党群关系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下降,则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针对党群关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创新促进农村党群关系和谐,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思想及其启示——权力配置和制约的视角
    高宝琴
    2013 (3):  96-100. 
    摘要 ( 2101 )  
    党内民主不仅关系到党自身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人民民主也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应以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理论为根本指导,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构筑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委权力,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的机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进而推动人民民主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资讯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再认识
    孟鑫, 刘晨光
    2013 (3):  101-105. 
    摘要 ( 1999 )  
    本文结合理论界有关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中需要关注和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这些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基本范畴、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研究”综述
    李国忠
    2013 (3):  106-110. 
    摘要 ( 215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是三个重要的节点,直接影响了这一研究的进展。“特色研究”主要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研究。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并处在一个上升的过程中。目前的研究缺乏对“最鲜明特色”的研究,缺乏对分类标准、“特色”之间关系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整体视野下的分层次的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回顾与前瞻”理论研讨会综述
    李海峰, 周青
    2013 (3):  111-116. 
    摘要 ( 1774 )  
    2013年5月29日,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了研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