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8-11 上一期    下一期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创造性论述
    徐崇温
    2014 (4):  5-9. 
    摘要 ( 2135 )   PDF(4256KB) ( 616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谷底的时候,邓小平坚定不移地重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邓小平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用改革开放取代关门搞建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并准备用70年的时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向世界、特别是向西方国家的人民证明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在西方国家遭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人们开始反思和质疑资本主义之际,这无疑有助于社会主义的振兴,进而促进人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的"治党论"
    李君如
    2014 (4):  10-14. 
    摘要 ( 2083 )   PDF(4293KB) ( 524 )  

    邓小平的“治党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领导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发展了毛泽东党的管理思想,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党的建设的理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邓小平和历届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的“治党论”主要内容包括:治党根据、治党任务、治党途径。“治党论”还强调要在治党过程中处理好几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二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三是宽与严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雷云
    2014 (4):  15-19. 
    摘要 ( 1602 )   PDF(4243KB) ( 584 )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创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进者。研究邓小平,不能不首先紧紧把握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许耀桐
    2014 (4):  20-24. 
    摘要 ( 1681 )   PDF(4308KB) ( 620 )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是邓小平以巨大的革命勇气和严谨的求实精神,从思想和理论上进行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从旧的传统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所进行的伟大实践。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充满鲜明的时代性,体现深刻的创新性,包含着强烈的现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宝贵财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秦刚
    2014 (4):  25-29. 
    摘要 ( 1651 )   PDF(4238KB) ( 607 )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深刻阐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见解,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的制度文明建设思想
    秦宣
    2014 (4):  30-35. 
    摘要 ( 1727 )   PDF(5354KB) ( 589 )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立足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明确地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制度建设入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思路,极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邓小平把制度建设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制度文明建设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概念辨析
    孙武安
    2014 (4):  36-41. 
    摘要 ( 1943 )   PDF(4773KB) ( 577 )  
    名词、概念是建构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科学的理论需要严谨规范、简洁准确的名词和概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看,至少有两对基本概念需要认真研究: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对看来相近的名词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两大基础性问题,有必要对其含义和关系作出历史和逻辑的分析和回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
    刘勇
    2014 (4):  42-45. 
    摘要 ( 1908 )   PDF(3392KB) ( 59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理论系统,其生成有自身的思想资源支撑。从理论生成的结构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主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民族灵魂,改革开放实践是其现实根基,人类文明成果是其思想积淀。清晰界定和准确把握这些生成资源,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自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勃勃生机——西方全盘私有化理论的终结
    白暴力,傅辉煌
    2014 (4):  46-51. 
    摘要 ( 2073 )   PDF(4689KB) ( 622 )  
    全盘私有化的产权制度会导致社会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上个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宣告了这种制度已病入膏肓,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已不再是全盘私有化的产权制度,而是向新的产权制度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制度,能够克服全盘私有化产权制度所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即适应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必然和历史趋势,也适合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并且在实践中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探讨
    赵学清
    2014 (4):  52-56. 
    摘要 ( 2095 )   PDF(4446KB) ( 484 )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实现的生活资料平等占有状态。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实现机制是按照劳动分配生活资料。共同富裕是个历史的概念,受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共同富裕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中华文明的复生——21世纪中国的复兴与战略转型
    魏波
    2014 (4):  57-62. 
    摘要 ( 1996 )   PDF(5192KB) ( 597 )  
    中国的崛起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如何理解21世纪中国复兴的本质内涵?这构成一道“中国谜题”。解开这一谜题需要转换视角。从“文明”视角看,中国的复兴是实现中华文明的复生,这意味着向传统文明的复归、各种文明的复合以及在新的实践中创造新文明。实现文明的复生需要超越诸多观念与利益的羁绊,推动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在克服阻力中解开中国谜题。借助于文明的复生,中国将重新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地,展现泱泱大国的万千气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领导权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徐稳
    2014 (4):  63-68. 
    摘要 ( 1657 )   PDF(5779KB) ( 585 )  
    文化领导权的建立、发展和维护对一个政党、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政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和巩固以民众的自觉认同为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执政党文化领导权的建立、发展和维护的主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能力的高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和载体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维护和增强文化领导权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内涵
    王久高
    2014 (4):  69-73. 
    摘要 ( 2249 )   PDF(4362KB) ( 51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积极、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拓展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辨析。其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科学地梳理和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识价值的关系,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其二,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与“非核心”的关系,充分地认识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特大城市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分析
    张翼,尉建文
    2014 (4):  74-80. 
    摘要 ( 1857 )   PDF(4996KB) ( 715 )  
    本研究基于北京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特大城市农民工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为: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参与的比例相对较低,造成较大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流动人口基数大,潜在发生的风险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农民工具有参与利益受损型集体抗争的习得性风险,过去参与抗争的经历会提高再次参与抗争的社会动机;工作中遭受到的不公经历、在同一城市形成的同质性“强关系”纽带以及居住时间的逐渐延长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工的抗争意识;工资越高、城市中的异质性朋友越多,越易于消解其抗争动机;农民工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越低、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越高(即在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之间形成的信任差越大),农民工的集体抗争意识就可能越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对我国地域政策的启示
    张霁雪,田毅鹏
    2014 (4):  81-85. 
    摘要 ( 1792 )   PDF(4460KB) ( 628 )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为解释城市动荡与重构社会秩序,以空间研究为核心,透视资本主义在空间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批判城市空间扩张的唯物质主义、权力对空间权益的任意宰制以及优势空间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地域政策发展方向。这一学派的研究对我国城镇化也有如下启示:在地域开发中,应倡导以生活共同体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社会性规划;在地域流动中,应主张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入口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在地域协同中,要推进以缩小地域格差为目标的都市圈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在地域共享中,应实施以消解集体消费危机为指向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反贫困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与实践
    徐晓全
    2014 (4):  86-89. 
    摘要 ( 1900 )   PDF(3470KB) ( 633 )  
    乡村何以实现有效治理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当前各地围绕乡村治理的探索中,介于官方与民间的新型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乡村治理事务,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乡村治理职能。通过广东云浮市乡贤理事会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社会组织解决了政府纵向治理能力不足和社会横向治理能力缺失的问题,使乡村的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对于破解当前乡村治理危机和探索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创新
    王希鹏
    2014 (4):  90-95. 
    摘要 ( 1994 )   PDF(5533KB) ( 894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在腐败治理目标、治理定位、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程序和具体治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谋划和新举措,逐步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实现了腐败治理目标创新;将腐败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腐败治理定位创新;建立“政党主导共治型”治理结构,实现了腐败治理结构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实现了腐败治理路径创新;严密程序、规范流程、解决“灯下黑”问题,实现了腐败治理程序创新;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实现了腐败治理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社会资本探析
    胡洪彬
    2014 (4):  96-100. 
    摘要 ( 1553 )   PDF(4582KB) ( 545 )  
    社会资本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资源。各级党政机构的社会资本状况是决定党的廉政建设实效的重要因素。当前要警惕党的社会资本存量的流失及其对廉政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切实推进廉政建设,必须把壮大党自身的社会资本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宣传教育、领导方式、相关制度和多元参与等途径,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资本根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与京津冀协调发展
    王玉海,何海岩
    2014 (4):  101-106. 
    摘要 ( 1790 )   PDF(5554KB) ( 701 )  
    自2004年国务院提出要进行京津冀地区规划编制以来,关于在这个区域如何实现合作发展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合作出现的产业集群新变化,提出应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就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合作提出了从整体上进行空间调整再造的新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连玉明
    2014 (4):  107-110. 
    摘要 ( 2036 )   PDF(5466KB) ( 846 )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从国家战略布局的角度,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再认识,加快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解决规划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环渤海经济区之间涉及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京津冀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