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11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特质
    高正礼
    2021 (5):  5-10. 
    摘要 ( 516 )   HTML ( 103 )   PDF(1330KB) ( 375 )  

    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了中国近代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延续性;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责任使命、革命本色、组织原则、政治立场等本质特征,具有本源性;在实践中形成,内含着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弘扬并衍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实践性;自身构成、结构功能和围绕的主题主流等完整统一,具有整体性。这些内在特质是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根魂的基因密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百年历程和启示
    杨德山, 莫东林
    2021 (5):  11-17. 
    摘要 ( 436 )   HTML ( 42 )   PDF(1244KB) ( 353 )  

    思想路线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是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与党的重大历史分期一致,党的思想路线也经历了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在建设年代的曲折中坚持、在改革开放后恢复和发展、在新时代上升到哲学层面的再认识等阶段。这一历程的时代启示主要有: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检验并发展真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团结: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石
    王道勇
    2021 (5):  18-24. 
    摘要 ( 545 )   HTML ( 22 )   PDF(1488KB) ( 343 )  

    当前,共同富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关系命题。从共同富裕实现主体和实现途径来看,社会团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石。为此,通过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社会团结式群体关系氛围,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遵循理性商谈、社会宽容和社会妥协等社会团结式利益让渡规则,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明确的社会行动依据;从集体意识和集体利益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构建并维系一个强大的共同富裕共同体,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社会合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侯银萍
    2021 (5):  25-33. 
    摘要 ( 251 )   HTML ( 21 )   PDF(1658KB) ( 452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共同富裕分两步走的远景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举措。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为体系的农地“三权分置”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创新型农地制度安排,为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民法典》对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确认是基本法层面的立法表达,为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法律遵循。浙江省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效做法和典型案例为全国层面的探索提供了实践样本,也为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循环”新格局下推进高水平开放研究
    马光明, 王立勇
    2021 (5):  34-46. 
    摘要 ( 361 )   HTML ( 30 )   PDF(2702KB) ( 570 )  

    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坚持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外循环与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外循环为内循环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生产要素、原料、中间品与成品销售市场,使得内循环规模更大、产出品种更丰富、效率与活力更高,此作用已被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多次印证。后疫情时代,中国发展高质量对外开放具有经济复苏前景良好、工业部门齐全、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丰富而高素质的劳动力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短板、高新技术制造业国内增值率较低、经贸话语权缺失等潜在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在产业资本布局、经贸理论与制度话语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短期资本流入管控、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发力,充分提升开放水平,促进“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循环”视角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
    王喆, 和军
    2021 (5):  47-56. 
    摘要 ( 397 )   HTML ( 23 )   PDF(2215KB) ( 697 )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平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通过制度创新打破既有政策障碍,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而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然而,当前其创新发展仍存在赋权赋能并未全面高效、服务业开放探索力度不够、国家战略对接成效有限以及重点领域创新不足等制约因素。鉴于此,文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提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应积极推进“一揽子授权”“自贸联盟”“港区合作与南北联动”“数字贸易+信息技术”“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关键创新,通过高水平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和规则相连的良性循环,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紧密衔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与生产率红利
    李冬梅, 李庆海
    2021 (5):  57-65. 
    摘要 ( 316 )   HTML ( 36 )   PDF(1434KB) ( 497 )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从“人口红利”向“生产率红利”的转变对一国经济发展尤为必要。文章基于1998—2019年度29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对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可提升人均GDP,从而实现生产率红利效应;而城镇化率对人均GDP的影响为非线性具有门槛效应,当平均受教育年限跨越9.59年和11.11年的门槛值时,城镇化率对人均GDP的促进作用是逐步提升的。基于不同地区结论的异质性,提出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拓展多元教育形式、完善城乡人口流动机制等相关政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
    肖群忠
    2021 (5):  66-75. 
    摘要 ( 478 )   HTML ( 52 )   PDF(1853KB) ( 628 )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全新的历史认识高度,这首先要求我们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其作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原则;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而社会秩序整合与政治治理的精神原则则主要是:仁义为本的立人之道;恭敬谦让的礼仪之邦;权责统一的现代精神;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对主体修养与安身立命的精神滋养同样体现为:理想信仰的崇高追求;崇德向善的君子人格;修身为本的主体实践;心安身健的幸福人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与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领导与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迎生
    2021 (5):  76-84. 
    摘要 ( 597 )   HTML ( 26 )   PDF(1618KB) ( 443 )  

    社会工作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并在党和政府的直接支持下恢复重建、繁荣发展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党的领导是社会工作事业恢复重建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对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政治责任感,把社会工作事业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强化党委领导下的党委、政府多部门合作、群团组织及社会力量密切配合的体制机制,统筹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探索社会工作(社会组织)行业(事业)党建机制,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事业的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进程,多措并举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生产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杨菊华, 史冬梅
    2021 (5):  85-95. 
    摘要 ( 363 )   HTML ( 40 )   PDF(2217KB) ( 940 )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家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目前中国十分充裕且稳定的老年人力资源被大量闲置忽视,开发结构不均,开发维度单薄。在人口年龄结构巨变的时代背景下,突出“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真正消除“老年歧视”,构建年龄友好的社会环境;有效健全法律法规,构建年龄包容的政策环境;系统联动多元主体,提供契合长者需求的服务环境;充分关照全体人群,构建城乡—性别平等的实践环境,激发老年人的生产潜能,释放“年龄平等红利”和“长寿红利”,擘画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生产性资源开发蓝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陈自才
    2021 (5):  96-104. 
    摘要 ( 236 )   HTML ( 21 )   PDF(1641KB) ( 439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科学化、体系化、制度化、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总结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牢牢把握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原则;切实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制定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保障和支撑。这些宝贵经验为新征程更好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系统思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百年历史考察
    耿化敏, 吕晓莹
    2021 (5):  105-112. 
    摘要 ( 421 )   HTML ( 24 )   PDF(1581KB) ( 583 )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历经建党后的创设、新中国成立后的定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进入新时代的革新,着力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逐渐形成、发展并完善在纪律底线约束下的以收缴制度为首要、以使用制度为关键、以管理制度为保障的“收、支、管”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为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发挥了制度保障作用。这一制度经过探索、发展和成熟,不仅在制度的源流、变迁、特性、功能等方面呈现一些历史性特点,而且在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效能、推进制度创新和加强交流互鉴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