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导航切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编 辑 部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在线投稿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5-03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Select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奚广庆
2015 (
3
): 5-10.
摘要
(
2502
)
PDF
(851KB) (
858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理论范畴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历史性飞跃。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坚持正确理解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结晶。这一范畴最显著特点是突破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条化理解,依据理论与实践创新概括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最大公约数。这个理论概括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逻辑,同时又深深扎根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和丰富经验之中。这个理论范畴是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三严三实”论
王树荫,石亚玲
2015 (
3
): 11-16.
摘要
(
1489
)
PDF
(969KB) (
735
)
“三严三实”是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与时代特征、干部队伍实际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三严三实”以客观的现实基础、优良的历史传统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依据。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实干精神是落实“三严三实”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征
杨德山
2015 (
3
): 17-21.
摘要
(
1660
)
PDF
(772KB) (
896
)
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起着根本保证作用,从理论建构和实践表现看,它具有关键性与整体性相统一、重点性和全面性相结合、严肃性与规范化相协调、创造性与继承性相联系、开放性与自主性相协应等特征,揭示这些特征的目的是便于人们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实质,增强实践的自觉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研究
杨英杰
2015 (
3
): 22-26.
摘要
(
1656
)
PDF
(764KB) (
953
)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大国治理哲学思想之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主要包括战略基础、战略关键、战略力量、战略引擎、战略方位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是具有厚重历史感、生动实践性和逻辑自洽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Select
国有企业责任辨析
戴锦和军
2015 (
3
): 27-33.
摘要
(
1484
)
PDF
(852KB) (
635
)
国有企业是否应该在追求利润的经济目标之外还要服务于一些公共目标,这是国有企业理论研究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其实质是反映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与政策责任之间的内在冲突。国有企业政策责任是指国有企业担负的执行政府一定公共政策的责任,它来源于国有企业的政策工具属性。国有企业的政策责任不同于企业社会责任,它是政府股东而非政府股东之外的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对国有企业完成一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责任要求。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与政策责任之间存在冲突,这一冲突揭示了国有企业的性质。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是将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综合绩效最大化。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与政策责任的关系进行合理区分,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新常态下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研究
王少国, 潘恩阳
2015 (
3
): 34-39.
摘要
(
1539
)
PDF
(1216KB) (
819
)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此阶段,必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众多,但根本在于经济增长的停滞,而该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来自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文以上述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VAR模型,揭示了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分布,即高等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则成为制约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高级化,同时保持教育和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应是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我国宏观调控的结构优化目标分析
张勇
2015 (
3
): 40-45.
摘要
(
1478
)
PDF
(1029KB) (
711
)
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认知框架不同,在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我国政府始终强调结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这也引起了理论界争议。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澄清这一争议并建立清晰认知的哲学基础。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措施,必然要反映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中国国民经济具有显著的结构化特征,即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制度化的结构特征和区域结构差异,这决定了结构优化成为宏观调控目标设定上的合理化选择。从历史经验和实践反思来看,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宏观结构优化应当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总体取向。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结构问题的表现更为复杂,宏观调控应该继续笃定结构优化不放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Select
公共价值与公共服务—— 兼论我国公共服务价值导向
卢小平,杜亚男
2015 (
3
): 46-51.
摘要
(
1754
)
PDF
(894KB) (
734
)
公共价值是相对抽象的社会领域,它具有层次性,包括社会整体层面价值、民主社会的众意和特定利益团体价值。公共服务的供应,在理论上来说应该以社会整体层面价值为导向,由众意推动其决策,但事实上利益团体价值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这三个层面的公共价值决定了公共服务供应,而不是公共服务创造了公共价值。公共服务供应过程中,对这三个层面的公共价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政府的作用不是积极通过公共服务创造公共价值,而是帮助各阶层民众积极表达意志和利益,防止和纠正公共服务决策与供应过程偏向特定利益团体。在我国尤其要克服公共服务创造公共价值可能导致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冒进,要树立有序、渐进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理念,发挥好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优势,在最大范围内汇聚众意,守护社会整体层面的公共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建
魏志奇
2015 (
3
): 52-56.
摘要
(
1417
)
PDF
(663KB) (
669
)
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制度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承载着国家治理的内涵理念,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包括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促进治理结构多元化;健全民主公开、程序公平等规则公平制度,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规范化;建构平等的利益竞争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实现治理权威的合法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结果的公正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政策试验的机制障碍及对策
穆军全
2015 (
3
): 57-62.
摘要
(
1468
)
PDF
(921KB) (
806
)
政策试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创新模式。政策试验的成败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政策试验运行失效的直接原因在于政策试验机制与政府间纵向权力运行机制、政府间利益激励机制、领导干部晋升机制等相关机制的关系失调。因此,机制调适和创新是走出困境的出路,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法治化分权机制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制度化协商机制建设、基于利益相容的激励机制建设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人民政协发挥协商民主作用的思考
刘明
2015 (
3
): 63-66.
摘要
(
1693
)
PDF
(570KB) (
592
)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对提高国家大政方针的科学化决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考察人民政协职能发挥的过程和实际效果来看,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仍受制于一定因素的制约,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有效发挥的因素,指出人民政协有效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独特优势和基本路径,提出要强化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保障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Select
论价值观的自觉自信和创新发展
陆玉林
2015 (
3
): 67-71.
摘要
(
1355
)
PDF
(619KB) (
620
)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着我们党对价值观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价值观自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坚定价值观自信。随着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逐步深化而产生新认识、新理论和新概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论资本逻辑与文化产业发展
张三元,宋格格
2015 (
3
): 72-77.
摘要
(
1387
)
PDF
(892KB) (
903
)
文化产业既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文化产业在体现资本本性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文化责任,其首要目的不是物的增殖,而是实现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全面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本性遮蔽了文化责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文化产业这一手段,这不但关系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关系到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文化产业,既要实现资本的经济目标,更要实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根本目标。因此,必须使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导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郑秀芝,程雪峰
2015 (
3
): 78-81.
摘要
(
1826
)
PDF
(694KB) (
1036
)
全媒体时代,个体拥有信息传播与分享的能力,自主传播载体的扩大化和多样性也加速了网络环境的丰富化和复杂化。保持网络环境的健康运行,规范网络信息的发布与讨论,管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抵制消极落后思想对互联网的侵害,引导网络环境有序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传播特性对我国网民价值观冲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主流媒体“办网”、网民文明“上网”、文艺工作者精心“织网”、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善于“用网”、新媒体自媒体健康“播网”、监管部门依法“滤网”的“六网”网络健康体系,以加强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治理主体意识:现代社会治理的技术基础
赵孟营
2015 (
3
): 82-86.
摘要
(
1559
)
PDF
(670KB) (
1349
)
现代社会治理相对于传统统治模式或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而言,其最核心的特质乃是公共权力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均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但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未必是合格的治理主体。有资格的主体要成长为合格的主体,其关键前提是该主体已经确立治理主体意识,这一意识包括三个层面:现代责任意识、现代理性意识、现代操作意识。现代操作意识是现代理性意识的基础,现代理性意识是现代责任意识的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让公民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生成主体意识,治理主体意识并非自动生成,其最终确立需要坚持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共同推进的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Select
依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丁开杰
2015 (
3
): 87-91.
摘要
(
1431
)
PDF
(753KB) (
904
)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基于对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批判,本文认为“人的城镇化”必须依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扩大公众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参与、完善城镇化法治体系、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依法进行城市管理、消除行政诉讼障碍和依法加强环境污染处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
Select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探析
张保伟
2015 (
3
): 92-96.
摘要
(
1761
)
PDF
(741KB) (
602
)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评析
蔺雪春
2015 (
3
): 97-100.
摘要
(
1607
)
PDF
(659KB) (
1215
)
地方政府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责任主体。当前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职能定位、职能手段、条件配套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动力、能力、持续力不足,阻力较大,职能履行情况与社会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厘清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着重向县域基层下沉执行力量,创新履职手段并加强履职能力,创造长期管用的激励保障条件,加快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转变进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Select
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探究
胡洪彬
2015 (
3
): 101-106.
摘要
(
1219
)
PDF
(920KB) (
1072
)
马克思主义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中实施责任追究的思想构成了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的理念根基,党的长期探索为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问责制在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问责主体单一、问责程序模糊、问责启动依赖上级推动和问责过程缺乏全面化等现实问题。未来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实践中的独立运作机制、多元参与机制、全程覆盖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和科学评估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的深入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思考
房晓军
2015 (
3
): 107-111.
摘要
(
1778
)
PDF
(805KB) (
995
)
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党的政治优势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就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党章,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恪守“三严三实”标准,终身加强党性修养。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素养、道德与法治素养,培育优良作风,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和切实守纪律讲规矩。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方法,包括党员自身的深学、细照、笃行和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