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导航切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编 辑 部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在线投稿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Select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田鹏颖
2017 (
5
): 5-11.
摘要
(
1288
)
PDF
(968KB) (
573
)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野中,如果把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那么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进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体人进行的伟大斗争,因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本质就是伟大斗争的规律。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创造、积累96年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伟大斗争的胜利成果。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莫纪宏
2017 (
5
): 12-20.
摘要
(
1147
)
PDF
(1244KB) (
903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通过分析以德治国的由来、基本内涵、价值要求和正当性,详细地探讨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者在治国理政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对于推进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通过以德治国来引导依法治国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补充和辅助治理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与“德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基础
梁波
2017 (
5
): 21-25.
摘要
(
924
)
PDF
(724KB) (
458
)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丰富的科学滋养和坚实的思想支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核心指引,坚持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发展的人民性;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思想基础,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推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体现了继承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展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Select
改革开放以来党协调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肖翔
2017 (
5
): 26-32.
摘要
(
887
)
PDF
(1251KB) (
425
)
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形成了区域发展“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我国选择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差距拉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中部崛起”等战略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八大以来,实现区域发展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建设“三大经济支撑带”,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建设自贸区。其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于:注重以市场为纽带,构建“三大经济支撑带”内生增长机制;发挥政府作用,突破落后地区发展的瓶颈;加强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地方政府的合作;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在开放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互联网+”新经济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韩海燕,姚金伟
2017 (
5
): 33-40.
摘要
(
781
)
PDF
(1380KB) (
445
)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分配作为生产的产物,其格局也发生着变化。“互联网+”新经济有效改善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拓宽了收入来源渠道,有效改善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促进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构建。但由于基本制度的不完善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到位,限制了“互联网+”新经济健康的发展,阻碍了收入分配结构的进一步改善。针对于此,应在完善基本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互联网+”新经济营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并制定细分行业政策和行动计划以推动新兴行业发展;同时还要拓宽互联网覆盖面以缩小“数字鸿沟”,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以及加大吸引并培养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等措施,以保证“互联网+”新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构建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北京市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巩前文
2017 (
5
): 41-48.
摘要
(
1058
)
PDF
(1219KB) (
505
)
北京市农村经济供给侧存在“六大”结构性问题,即农村产业结构低端、农村就业水平低位、农村经济组织低效、持续增长能力失稳、农村区域发展失调和集体经济发展失速、集体资产分布不平衡与经营效率低并存。明确改革空间及“三大”目标,即形成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聚焦高精尖绿色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高端化;创新机制,打造城乡共融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提出改革“五大”方向,即农村资源配置市场化、乡村“三生”价值显化、都市型农业经营企业化、集体(合作)经济主力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四大”重点任务,即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构建农村低端产业退出新机制,为农村产业结构高级化助力;拓展农业多功能与发展新业态并重,促进城乡共享共生共赢;“温饱型”向“激励型”政策供给转变,培养北京特点新农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Select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郭锐,王彩霞
2017 (
5
): 49-57.
摘要
(
2666
)
PDF
(1420KB) (
888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当今时代、引领世界潮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与社会变革并驱、全球性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其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深刻思想内涵。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很多努力,不仅倡导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还与亚洲、非洲、拉美多国探索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在新时期,一要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以考察国际社会现实为前提,以中国文化精髓充实内核;二要加快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积极倡导践行新义利观,夯实新型合作基础;三要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信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
刘桂荣
2017 (
5
): 58-63.
摘要
(
1358
)
PDF
(876KB) (
667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觉地遵循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上,落实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和合”文化的精髓为底蕴,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思路与方案。它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昭示了如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话语,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并以富有卓见的顶层设计、科学性的内涵体现了前瞻宏远的理论高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唐贤秋,梁罡
2017 (
5
): 64-70.
摘要
(
1295
)
PDF
(970KB) (
721
)
廉洁教育的生活化特质决定它应当面向生活。廉洁教育面向生活的一个逻辑基点,是面向政治生活。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价值意蕴在于,廉洁教育是预防政治生活变质的“防腐剂”,是冲刷政治生活污垢的“洗涤剂”,是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净化剂”。廉洁教育面向政治生活的路径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生活,以引导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树立廉洁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政治生活,以促使人们在政治生活中自觉遵守廉洁规范;通过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来净化政治生活,以推动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涵养廉洁正直的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Select
矫正对社会矛盾的几个误判
吴忠民
2017 (
5
): 71-74.
摘要
(
851
)
PDF
(747KB) (
328
)
当前,应当对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功能、程度及其演化前景作出科学合理的基本判断,矫正人们有关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存在的一些重要误判。这些误判分别是:从原因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大量出现这一现象本可避免;从功能的角度看,社会矛盾对中国发展有害无利,或弊大于利,主要是起着一种负面的作用;从严重性程度的角度看,如今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从未来演化前景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已经固化,其困局难以破解。这些误判如若不予以矫正,人们就无法有效地应对、化解社会矛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共享发展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结构的视角
王庆明
2017 (
5
): 75-79.
摘要
(
994
)
PDF
(711KB) (
361
)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分配逻辑的彰显,是所有社会成员分享、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一种融合市场机制和再分配机制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建设理念,是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看,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发展理念是针对阶层分化、城乡差距和地域发展不均衡等结构分化的现状提出的,目标是降低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良性互动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现实支撑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精准扶贫中群众的主体性塑造—— 基于赋权理论视角
卫小将
2017 (
5
): 80-85.
摘要
(
1006
)
PDF
(911KB) (
845
)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评估和识别贫困。一般而言,贫困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客体性贫困,主要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贫困;二是主体性贫困,主要指主观存在的精神性贫困,具体表现为被贫困所奴役,失去生存的意志与自我改变的动力,进而丧失主体性。对于后者,传统的“父权式”和“保姆式”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反而会强化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倡导一种“赋权式”的扶贫模式,综合使用外在社会治理与内在生命治理相结合的路径,通过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等塑造贫困群众的主体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
Select
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张三元
2017 (
5
): 86-92.
摘要
(
1203
)
PDF
(910KB) (
410
)
生活方式是人怎样生活的问题,因此,生活方式变革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生活方式的变迁。之所以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根源于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在物化意识的支配下,以快乐为原则、以物质性奢侈消费为基本特征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既是人片面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因而,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根本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动力和结果,两者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问题上,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的确立,人的需要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人们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能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绿色金融政策的变迁分析与对策建议
陈凯
2017 (
5
): 93-97.
摘要
(
776
)
PDF
(867KB) (
773
)
绿色金融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首先,基于政策变迁的视角,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梳理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初建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差异化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政策特征进行扼要分析;之后,从绿色金融立法、对金融机构激励不足以及亟待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需要在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联动与协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Select
坚持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
王久高
2017 (
5
): 98-103.
摘要
(
984
)
PDF
(856KB) (
651
)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发展、强大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方位的判断、正确判断和认清新形势、完成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都要求党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以凝聚党的高度团结统一。为此,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意义;不忘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创新适合新阶段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与路径选择
仰义方,戴立兴
2017 (
5
): 104-112.
摘要
(
971
)
PDF
(1273KB) (
670
)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观念的总积淀,对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信仰型、参与型和现代型的党内政治文化,构成党的建设运行的重要软环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体现的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需要坚持弘扬与创新、批判与吸收、借鉴与坚守、引领与带动的基本原则,遵从四个基本路径,着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