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11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经验探析
    罗文东
    2021 (2):  5-11. 
    摘要 ( 972 )   HTML ( 91 )   PDF(1568KB) ( 569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社会,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领导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在开创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完成兴国大业;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经验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科学理论指导、统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理念突破、脉络演进与体制再构
    朱荟, 陆杰华
    2021 (2):  12-18. 
    摘要 ( 560 )   HTML ( 46 )   PDF(1383KB) ( 622 )  

    立足中国老龄化新国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既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无疑与贯穿人口老龄化新形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强国方略下人口发展目标战略选择和多元共同体共识的理念突破高度相关。一方面,从行动到战略的脉络演进的历史层面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既是人口公共政策体系拓展、升华与完善的浓缩和写照,也是国家治理水平日趋现代化的现实样本;另一方面,从行动到战略的体制再构的实践层面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无论从战略定位、战略内涵上,还是从战略支撑、战略体系上,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样貌、理论形态和逻辑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以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投资仲裁机制为例
    冯辉, 靳岩岩
    2021 (2):  19-27. 
    摘要 ( 310 )   HTML ( 27 )   PDF(1707KB) ( 403 )  

    国际投资仲裁的核心是对东道国政府行为的司法评价,这与通过优化政府行为改善营商环境的要求相一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对推进“一带一路”实施的深化、完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有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需要,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应成为“一带一路”规则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重点。应以亚投行为实体基础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投资仲裁中心,并在组织和规则建设上保障其独立性。在仲裁规则上,应契合“一带一路”的属性设置开放、包容的仲裁管辖规则,并创设专职仲裁员和指定仲裁庭制度。应以提高东道国政府的履行意愿和能力、构建仲裁异议机制为核心,解决仲裁依据的选择、适用以及裁决执行等难题。应强化裁决一致性和透明度原则,并促进仲裁与磋商、调解、诉讼等多元化投资争端解决方式的衔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基础研究动力机制完善研究
    张媛媛
    2021 (2):  28-36. 
    摘要 ( 317 )   HTML ( 21 )   PDF(1753KB) ( 423 )  

    新发展阶段,面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抉择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需要,亟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我国基础研究在驱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投入机制欠完善、推进创新的激励机制不足、协同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短板。“十四五”期间,既要针对短板与不足健全机制,又要构建与原始创新思维相适应的基础研究诱导机制,释放制度创新力量。完善基础研究动力机制重要举措为:提高基础研究投入经费配置绩效,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构建适应中国情境的基础研究制度性激励体系和科研环境;以制度建设强化协同效应的有效发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机制创新探析
    范和生, 郭阳
    2021 (2):  37-45. 
    摘要 ( 609 )   HTML ( 37 )   PDF(1769KB) ( 767 )  

    随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下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机制创新成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保证。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制障碍,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土地制度破局艰难、乡村治理机制难以适应和乡村内生机制发展乏力。新发展格局下重构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体系,理念创新是首要前提,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支撑,治理创新是坚实基础,规划创新是必由之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与方略
    苏红键
    2021 (2):  46-55. 
    摘要 ( 451 )   HTML ( 24 )   PDF(1882KB) ( 406 )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构成了当前中国城乡发展的主旋律,其目标是为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近年来,中国总体工农城乡关系持续改善,城乡收入、产业、服务、基建、文化、治理等领域均等化或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当前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主要存在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土地利用低效、农业农村人才缺乏等难点。未来要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统筹为突破口,以发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为核心内容,以四化同步为战略路径,以城乡居民福祉增进和均等化为根本目标,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此,要加快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户籍与相关权益脱钩,实现权益均等化,促进户籍制度回归人口登记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视域下健康扶贫战略转型及接续机制研究
    韦艳, 李美琪
    2021 (2):  56-62. 
    摘要 ( 439 )   HTML ( 35 )   PDF(2132KB) ( 499 )  

    完善健康扶贫接续机制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途径。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政府统筹帮扶长效性不足、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系统性不强和考核评估机制科学性不高的问题。基于战略网络超循环观剖析乡村振兴和健康扶贫的内在机理,提出以相对贫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宗旨,以多元立体健康乡村体系构建为战略体系,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供给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后扶贫时代健康扶贫的战略转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的健康内涵,激发健康扶贫内生动力,推进健康扶贫提质导向,促进人口健康高质量发展,提升健康扶贫韧性,构筑人才“引育管用服”长效机制,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治理背景下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研究
    孙玉栋, 庞伟
    2021 (2):  63-70. 
    摘要 ( 650 )   HTML ( 34 )   PDF(1624KB) ( 595 )  

    传统的税收监管规则要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基于个人所得税政策周期角度,从问题界定、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四个阶段分析了“大物云移”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在问题界定阶段关键在于数据的全面,因而推进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是基础;在政策制定阶段重点则是备选方案的评估,决策部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和推演;在政策执行阶段需要重视税务机关和自然人纳税人的互动,而个税APP可以发展为税收信息双向流动的渠道,这有助于培养纳税人税商意识;在政策评估阶段则应该关注个税政策评估结果的反馈,这需要政府内部通过“互联网+政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基于政策过程的这四个阶段,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制度、注重客观推演与主观判断相结合、在促进税务机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注重保障信息安全、重视个人所得税政策效果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税收法治化建设
    曹阳, 黎远松
    2021 (2):  71-80. 
    摘要 ( 326 )   HTML ( 19 )   PDF(1688KB) ( 421 )  

    税收法治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障。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还存在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立法中贯彻落实不到位、税法实施体制机制不健全、税收服务法治化程度还较低、税收执法法治化程度不高、对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不力、税收司法监督缺乏力度等问题。推进税收法治化建设应从围绕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税收立法、建构法治化的税收服务体系、在规范化和精准化执法的基础上推进税收执法法治化进程、强化对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健全专业和权威的税收司法监督机制、营造共建和共治的税收法治化建设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税收法治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价值观的时空约束性
    李敏
    2021 (2):  81-88. 
    摘要 ( 316 )   HTML ( 18 )   PDF(1479KB) ( 527 )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掌握价值观的生命展开过程,特别是掌握延长价值观发生作用的社会周期并使价值观发生作用的范围和深度获得前所未有的状态。这就需要考察作为价值观内在变量之一的时空。因为任何价值观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形成并发挥作用,它受到各种条件包括时空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表现为:时空是价值观生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内生变量,价值观在多样时空形态中形塑自身并发展自身的多样形态,时空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规制着特定价值观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媒体时代青年价值观认同建构
    汪康, 吴学琴
    2021 (2):  89-95. 
    摘要 ( 438 )   HTML ( 40 )   PDF(1479KB) ( 1015 )  

    媒体的智能化方向更迭为青年价值观认同的建构带来了全新场景。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权力,青年价值观认同的建构在智能媒体的冲击下正面临一系列挑战:迎合性算法推荐造成主体理性的被消解、“去权威性”传播导向带来价值判断取向迷茫、数字化“全景监狱”引发价值选择的疑虑心态、隐匿化网络圈群造成价值认同的心理盲从。为此,必须通过智能算法矫正与伦理道德约束的双向共进、智能媒体素养培育与价值引导优化的内外融合、强化平台监管与加大优质供给的刚柔并济等措施为青年价值观认同构建营造积极健康和谐有序的智能媒体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认同视域下革命英雄记忆的传承
    吴玉军
    2021 (2):  96-102. 
    摘要 ( 548 )   HTML ( 22 )   PDF(1536KB) ( 594 )  

    革命英雄承载了民族、国家的集体记忆,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象征。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传承革命英雄记忆,弘扬革命精神,理应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但当前一些罔顾历史事实任意杜撰革命英雄记忆、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名重写革命英雄的做法,削弱着革命英雄记忆的严肃性,解构着革命英雄的崇高,侵蚀着国家认同的历史根基。牢牢掌握话语主导权,确保革命英雄记忆的严肃性;辉煌记忆与悲壮记忆两种类型记忆不可或缺,彰显革命英雄记忆的崇高感;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渗透融合,增强革命英雄记忆的感染力;正确处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记忆的主观性之间的关系,确保革命英雄记忆的可信性,是传承革命英雄记忆,增进国家认同感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研究
    何虎生, 高峰
    2021 (2):  103-108. 
    摘要 ( 664 )   HTML ( 165 )   PDF(1246KB) ( 491 )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新形势就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当前要着重突出强调干部的“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需要统筹理论学习、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强化政治历练,端正用人导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