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导航切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编 辑 部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在线投稿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Sele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
秦刚
2016 (
5
): 5-10.
摘要
(
2092
)
PDF
(772KB) (
878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命运共同体的形成,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传承着人类进步思想观念,反映着时代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贯通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追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思考
侯衍社
2016 (
5
): 11-16.
摘要
(
1504
)
PDF
(963KB) (
646
)
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价值原则是共享、民主、公正、和谐;基本保障包括理论依据、制度依托、文化支撑和根本保证;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基本要求是指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内容。中国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错误的“歧路”,中国道路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它的成功开辟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研究
魏荣,吴波
2016 (
5
): 17-24.
摘要
(
1302
)
PDF
(1192KB) (
1335
)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信仰缺失这个我们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主要围绕为什么要重塑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如何重塑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展开,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党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建设
Select
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问题探究
崔开昌,丁金宏
2016 (
5
): 25-31.
摘要
(
1111
)
PDF
(1133KB) (
953
)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养老金给付将出现缺口逐渐增大的趋势,划转部分国有资本成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弥补养老金缺口的现实可行路径。在构建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供给侧”“需求侧”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转型发展国家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举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的商业类和公益类的分类,提出了“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两大类、“三比例”的国有企业的划转国有资本的方案,并提出了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三阶段”推进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的协同关系研究—— 基于政府主导视角
周勇
2016 (
5
): 32-37.
摘要
(
1005
)
PDF
(843KB) (
588
)
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是引导区域创新体系中各行为主体协同合作的关键,既应当通过制度设计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制度基础,又需要通过对公共要素的合理投入,在宏观上保障区域创新体系内部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纠正市场失灵。基于政府主导视角,区域创新体系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内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均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控与扶持引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建设
Select
论民主集中制的性质、内涵和实行
黄晓辉
2016 (
5
): 38-44.
摘要
(
1177
)
PDF
(818KB) (
476
)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包括组织建设原则和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切忌把二者割裂开来,其实质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是充分发扬民主,关键是实行正确的集中。充分发扬民主,包括讨论交流的充分展开和决定通过的充分一致;实行正确的集中,即集中于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其衡量的直接标准是尽量多数的党员和民众的意见,根本标准是党章和宪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八项规定的实效测评与制度完善
汪波
2016 (
5
): 45-51.
摘要
(
1202
)
PDF
(1413KB) (
819
)
基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14个月的小型数据库,从三个维度探析了八项规定执行的实效与趋向。八项规定的违规行为形成了三种显著区域:高危区域、中危区域、低危区域。违规查处数量与行政级别呈现显著负相关,八项规定构成一种低重心的反腐战略。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治未病”思想,中国反腐体系应通过改革与型变逐步建构形成三道防线:通过低重心—精准化预警实现未腐先防;通过精准监督、协同网络、信息透明化实现初腐防变;通过司法审查实现已腐防渐。稀缺的监督资源应通过前移化、精准化、基层化,以实现监督资源最优配置与社会边际效益最大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建设
Select
转型期乡村治理中文化认同重构
张海荣
2016 (
5
): 52-57.
摘要
(
1092
)
PDF
(1051KB) (
574
)
转型期,文化认同问题严重地困扰着乡村善治。村庄中的伦理失序、娱乐失当、心理失衡、组织失灵等种种不和谐状况,均可以从文化认同危机、信仰缺失方面找到根源。为摆脱这一困境,举国上下己开启不同理路的文化建设,倡导乡风文明、开展“平民教育”“新乡贤引领”、村庄内生的多元探索,成为当下重构乡村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这些探索有助于我们理解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性,并促进对道德体系重建及人才保障机制等若干战略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德法并举:规范视域下的公民价值观教育
李泽泉
2016 (
5
): 58-63.
摘要
(
1118
)
PDF
(784KB) (
573
)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意识形态向人们行为过渡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通过道德规范的自律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要根据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价值关系,确立当代公民道德规范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凝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化具体道德规范建设;通过法律规范的他律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要环节中贯彻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做到科学立法、秉公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法德并举,要求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建设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涵设置上具有协调性,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一外一内”相配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论述
夏文斌,王晨
2016 (
5
): 64-67.
摘要
(
1619
)
PDF
(582KB) (
676
)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世界范围内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强调要放眼世界,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积极探寻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路径。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夯实文化软实力根基、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际话语权、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等方面,创新务实地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建设
Select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江立华,王寓凡
2016 (
5
): 68-72.
摘要
(
1386
)
PDF
(701KB) (
746
)
基于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问题,揭示了“老漂族”社会适应的本质和问题,以及“老漂族”自身如何在客观环境下能动地策略性地实现社会适应。迁居所导致的空间变动,给“老漂族”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重影响,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断裂导致了“老漂族”的社会区隔,对原空间的依恋使得“老漂族”容易在精神上出现孤独、排斥、焦虑和无助等消极情感,严重影响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无法返乡的“老漂族”为实现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再生产一个精神空间是其可能途径。由于“老漂族”社会适应能力有限,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才能帮助“老漂族”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适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利益让渡与社会合作
王道勇
2016 (
5
): 73-77.
摘要
(
1248
)
PDF
(727KB) (
499
)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无论是增量改革还是存量改革都急需利益让渡的配合。在利益固化的背景下实现利益让渡需要人们能够理性对话,促成不同利益群体对利益让渡的必然性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达成一些基本的社会合作共识。在利益让渡过程中,还需要选择社会合作式的让渡方式,包括“资源共享”式利益让渡、“削峰填谷”式利益让渡和“协商妥协”式利益让渡,以实现最佳的利益让渡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构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曹丽媛
2016 (
5
): 78-82.
摘要
(
1158
)
PDF
(942KB) (
549
)
政府与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两大主体,两者之间合作关系的成熟与完善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动力,推动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但这种关系仍面临着由双方性质、结构、财政来源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主要对策就是求同存异,采用确定共同的目标、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创新合作机制等方法,为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提供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
Select
“五大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黄娟
2016 (
5
): 83-88.
摘要
(
1654
)
PDF
(864KB) (
680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坚持绿色创新、绿色协调、绿色发展、绿色开放、绿色共享。绿色创新包括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绿色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动力;绿色协调包括区域、城乡、物质与精神绿色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绿色开放包括丰富开放生态内涵、“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承担国际生态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绿色共享包括提供环境服务供给、推动生态绿色扶贫、建设绿色健康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创新、绿色协调、绿色发展、绿色开放、绿色共享之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维度
刘海龙
2016 (
5
): 89-94.
摘要
(
1348
)
PDF
(802KB) (
729
)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既要引领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也要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环境正义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中引入环境正义评价对于找准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环境正义评价指标欠缺,应予以补充和加强。由于环境正义评价相关指标获取难度较大,目前尚难以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但有部分环境正义评价指标具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这些指标包括:生态影响的流入流出值;产业制度的环境正义评价;环境风险设施分布的均衡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建设
Select
延安时期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历史经验
任晓伟
2016 (
5
): 95-99.
摘要
(
1356
)
PDF
(608KB) (
430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进行了重要的历史探索,取得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党在延安时期的这一探索表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必须要牢牢地立足于党的思想建设,紧紧围绕着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员个体的党性修养这两个关键环节,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在推进制度治党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治”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着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这两个关键领域,使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思想建党的过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能否实现紧密结合,在根本上取决于党对中国革命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战略格局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全面推进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肖泳冰
2016 (
5
): 100-106.
摘要
(
1231
)
PDF
(1063KB) (
564
)
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的自身治理的重要方略,这一方略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传统优势的继承,也是党的治理基本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以责任为本位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重要体现,也是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共同的逻辑基点。以责任为本位全面推进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还有待完善。以责任为本位完善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结合机制,要通过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履责能力的培训倒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建立健全鼓励主动履责担当的容错机制以及完善党员的非处分性退出机制,以确保责任体系、责任传导机制和责任依托有效运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第一书记”助农村党建民生双提升—— 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探析
陶正付,李芳云
2016 (
5
): 107-112.
摘要
(
1382
)
PDF
(961KB) (
613
)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从2012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第一书记”制度,在“抓党建、促发展、强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齐抓共进,强化地方主体责任,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长效化,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当然,也面临“第一书记”的自身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纳新不足、老化严重,党支部的战斗力有待加强;帮扶机制运行不畅,帮扶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帮扶任务与农村各项建设规划之间缺少有效衔接等问题和困难,需要统筹协调和改进完善。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为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改善民生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